“阿莲,吃饭了。”阳大婶招呼着,将一大碗大白米饭送到了唐爱莲的面前。

    唐爱莲奇怪,大队长家七口人,就只有阳大队长和阳大婶争工分,吃饭的人多,争工分的人少,粮食应该不够吃,怎么煮干饭了?

    而且,这饭明明带着红薯香,却看不到红薯。

    再一看,阳大婶阳奶奶他们碗里的都软稀着呢,还带着红薯,她明白了:这阳奶奶厉害,一锅米煮出两样饭。

    这就是质朴的乡土农民!

    “这饭舀太满了,我吃不完。”她站了起来走到灶间,将饭倒回锅里,自己另舀饭。实际上,她的手一转,却是从戒指里拿出一份灵米做的饭——她早就不吃那些普通大米做的饭了。

    “这——你怎么吃那么少啊。”阳大婶叹气。

    阳大队长看着,对这个孩子更满意了:这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转眼眼,唐爱莲他们来黄土坪已经一个星期了。

    知青们已经熟悉了生产队的出工方式:出工之前,由生产组长挨家挨户告诉他们,今天去哪里,去干什么。然后等哨声一响起,社员们便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挑撑撮箕奔向不同的地方。

    所以,本地便生出了一个词汇:听哨响。意思是哨响了,你得干活了。

    黄土坪村不大,但地还蛮多,平均每人有两亩地,而且,山上还有各种出产,只要肯劳动,这个地方的人并不愁吃饱。

    唐爱莲和凤鸣是不听哨响的,不过他们放马时间也跟社员出工差不多,赶着马上了山。马成功胡卫红黄明玉因为是知青,没有让他们挑担子,而是带着锄头去锄草。

    看到凤鸣和唐爱莲赶着马上山,胡卫红眼中的羡慕嫉妒恨怎么也掩不住。

    “哼,他们可真是舒服。”

    黄明玉也有点羡慕:“谁让人家有钱呢。”意思是你有钱你也可捐匹马给队里啊。

    黄明玉这一说,胡卫红便立马闭上了嘴巴:她家里可没有那么多钱捐给队里。有那一千块钱,她肯定用来留在城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