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同袍杂志于2016年4月1日上市了。

    这一期杂志按照杂志社调整后的策略,一部分依旧送往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更多的则是通过邮局直接寄送至订购了杂志的退伍老兵和那些对这本杂志感兴趣的人手里。

    像第一期一样,那五个业务员依然全国各地的到处跑,不过这次一次他们不在免费赠送杂志,而是开始到各地宣传、贩卖同袍这本还没断奶的新杂志。

    这一期的杂志印数仍是十万册,扣除读者订阅了的数量外,仍有几万册需要通过他们的努力销售出去,工作虽然累人,可这五人却干的热火朝天,因为从这一期开始,他们就正儿八经的开始赚提成了。

    而编辑部的其他同志们也都是干劲十足,杂志的经营状况在肉眼可见的情况下一天天好转起来,打给杂志社的电话和陆陆续续寄来的读者来信让所有人都信心十足,大家相信用不了多少同袍杂志一定能在中国刊物界有立足之地。

    而戈文则放下了对于同袍杂志的关注,全身心的投入到江东畜牧场的转型中去。

    春节后不久,陈红军就开始筹备组建饲料厂。

    因为自身的资金相对紧缺,早在春节期间,陈红军就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一咬牙将江东畜牧场的近三十万只鹌鹑和母鸡全部宰杀,趁着过年市场上对肉类需求量较大的因素,将其贩卖了出去。上海几长江三角洲消化不了,就去重庆、西安、太原、北京,最远的甚至跑到了新疆。

    现在的江东畜牧场已经名存实亡,除了那些上海周边地区和畜牧场有合作的退伍老兵、当地村民还能稳定供应一些鹌鹑、鹌鹑蛋外,以后江东畜牧场再也无法向过去一样,号称全国鹌鹑之王。

    卖鹌鹑肉和母鸡肉回笼的资金在加上账上原有的资金对组建一个饲料厂来说还是杯水车薪,因为光是一条进口的生产线就要上百万元。于是破釜沉舟的陈红军又去了工商银行,直接贷款200万元。

    这样的魄力和胆量,曾一度让江东畜牧场的众人差点分裂,不过陈红军有着戈文的支持,再加上自身一直以来的威望,最终大家还是被陈红军说服,开始认认真真的努力建设新的饲料厂。

    至于戈文,这一次他却没有在投入资金,不仅仅是因为陈红军的坚持,更重要的是他确实没有这么多的资金,让他拿个十几万,他还能拿出来,可是上百万好吧,他没有那么多钱。

    说起来,戈文绝对是这个时代最有钱的作家。每次出版的图书都是热销作品,而且他的稿费不像其他作家那样是一笔钱就卖出图书版权,他是按版税赚取稿费的,印数越多、销量越好,稿费就越多。可就算这样,也仅能让他成为一个万元户,过上舒服的日子。百万元户,对他来说,还是有些遥远。

    于是江东饲料厂就在原先的江东畜牧场原址上开始兴建了起来。

    除此之外,陈红军听了戈文的建议“想要占领中国的市场就必须把饲料厂做大做强,必须保持自身的科研公关能力”,同步建立了红军科学技术研究所,高薪将复旦大学农业系、畜牧系的那几位老教授聘请了回来,继续研发新型饲料。

    投资建厂、调试生产线、变更江东畜牧场的名称、扩大江东畜牧场的经营许可范围、注册商标

    系统而复杂的转型工作让每一个人都精疲力竭,但是看到崭新一簇的饲料厂车间,看到高大上的电子计算机调配着饲料生产线运转,所有人都流露出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