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霁似笑非笑地道:“朕何时回京轮得到你置喙么?”

    “哀家……”周太后叹了口气,“儿大不由娘。”

    丛霁听周太后以“娘”自居,心下发笑,口中直截了当地问道:“周太后,可是你指使方韵于母后的胭脂中投毒?”

    周太后矢口否认道:“姐姐过世后,哀家方才进宫,那时候,哀家连方韵都不识得,如何指使方韵于姐姐的胭脂中投毒?哀家又如何预知自己会被先皇迎入宫中?”

    “周氏。”丛霁换了称呼,“你曾于父皇陪母后省亲之时,勾引父皇,父皇甚喜处子,自是来者不拒。一夜春宵过后,你以为父皇定会将你带回宫中,百般宠幸,然而,非但未能如愿,你亦未能怀上身孕。你怎肯死心?挖空心思收买了父皇重用的方士,母后一过世,那方士立刻向父皇进言:‘继后必须出自于临云周家,不然,恐会影响国运。’事实上,父皇那时候已然将你忘至九霄云外了,由于听信那方士所言,才将你迎入宫中,册封为继后。”

    ——父皇曾宠爱过母后,因母后产下露珠儿后,身体孱弱,无法侍寝,父皇才对母后日渐冷淡,转而专宠淑妃。

    母后过世,得益者惟有淑妃以及周太后。

    淑妃早已被他处死,那么,指使雪鹃借刀杀人者大抵是周太后或者丛霰。

    可周太后当年尚未入宫,如何指使方韵投毒?

    面对重重迷雾,他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彻查当年与周太后有关联者,才查到周太后曾勾引过父皇。

    闻言,周太后愤愤地道:“陛下何故血口喷人?”

    丛霁淡淡地道:“父皇初次临幸你之时,是否垫了丝帕?”

    见周太后不言,他继续道:“父皇生平最喜处子之血,他珍藏着一紫檀木盒,其中尽是沾有处子之血的丝帕,亦有你的那一张,上面标明了临云周氏,还注明了日期——正是父皇陪母后省亲当日。”

    周太后面色发白,故作镇定地道:“你如何证明自己所言并非杜撰?”

    “你当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那便勿要怪朕不留颜面了。”丛霁向一侍卫使了个眼色,这侍卫立即将一紫檀木盒抱了来。

    他将这紫檀木盒打开,于大庭广众之下,取出其中的一张丝帕,递予周太后。

    周太后见这丝帕上俱是暗红色的血迹,上书甲子年阳春三月十七,临云周氏,登时大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