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之战,赵国已经没有多少兵力了,精锐尽失。面对几十万秦军的猛攻,赵国还是坚持了两年。不仅如此,秦军伤亡和赵军的伤亡几乎是一比一。真要是和燕国进入攻城战,对于秦军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可是蒙恬的这个建议,并不被郭威第一时间采纳。显然,这样的筹谋,并不合郭威的胃口。他转而问蒙毅:“蒙毅,你有什么建议吗?”

    蒙毅躬身道:“师尊,毅以为代燕如今结盟,攻燕,不如攻代。只要将代国歼灭,我大军即刻就能进入督亢之地,易水燕军腹背受敌,必然溃败。而且攻打代地,代比燕国更弱,甚至能以我军兵力上的优势,一举灭代公子嘉残余。”

    “这岂不是捏软柿子?”郭威摸着下巴,赵国被灭之后,赵国公子嘉带着门客还有收拢了一些残兵败将,逃跑去了北方。建立了代国,他自称为代王。可公子嘉不过是丧家之犬罢了。代地的实力根本就不能和燕军相提并论。打赢了,也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地方。

    要是打输了……他会被秦国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集体嘲讽,成为笑柄。

    国师外强中干,原来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真要是传出了这等传言,他还怎么在秦国混?

    “国师,属下以为,为何不分兵?既攻代,又攻燕。按卑职估算,燕军哪怕是看到了我军抵达易水前线,摄于我军虎威,也不会第一时间对我军进攻。如何应战,如何交战,所有的主动权都在我大秦手中,为何不先拔掉代地公子嘉的势力,让燕军自乱阵脚?”突然,帅帐内蒙恬身后的一员年轻将领出口说道。

    “万万不可!”

    “章邯,你不过是小小的校尉,国师面前哪有你说话的份?我军应以磐石之固,将胜利拿在手中,而不是冒险。”

    蒙恬回头怒视章邯,他并不是没想过章邯的战略。可问题是,郭威只要领兵出征,并且拿下一场胜利,就能在秦国朝堂上站稳脚跟,获得封君的爵位。这样的局面之下,根本就不需要冒险,堂堂正正的一场大战,然后将燕军大败,这场战役就应该结束了。

    如果用章邯的计划,变数就多了起来。

    章邯如今不过是个校尉,地位根本就不能和蒙恬相提并论。但是他有初出茅庐不怕虎的锐气,站出来朗声道:“国师,我不认可蒙副将的建议,稳扎稳打,我秦军自然能胜了燕军。但一场大胜对国师来说,根本就无法彰显国师的威名。”

    “放肆,章邯,你以为我不能治罪与你?”蒙恬闻听,顿时急了,虎着脸就用权势压人。

    郭威却觉得章邯很对他胃口,他这才发现,自己麾下不仅仅有蒙恬,还有个秦国名将章邯。他都没发现。

    再说,章邯也不差。虽然在历史上,这是个悲剧人物。但要说指挥大军作战,甚至比蒙恬都不会差。他运气不好,在赵高的时代统领秦军。可即便如此,先是陈胜,后来的魏君,都被他杀地丢盔弃甲。

    哪怕是反秦联军之中最强的项梁,也被他诛杀。

    就算是和项羽在巨鹿大战,双方也不过是互有伤亡,算不得他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