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系媒体的报道下,这一波美国企业家代表团对华友好访问的结果、各项进展,以及背后的解读,自然会第一时间披露到美国人民的眼前。

    王安电脑公司没有能够按照预期拿到外国政府的大订单、而且被外国的技术评标团队评为没有技术竞争力、还分析得言之凿凿,多少会有些人相信的。

    顾骜甚至恰到好处地给远在美国的舒尔霍夫打了个电话,隐晦的告诉他,找找看有没有认识的《华尔街日报》编辑,塞个红包卡位一篇解读报道进去。

    按照80年代的行情,一篇《华尔街日报》的黑粉分析,也就20万美金黑钱就能搞定了。这个价格要是到90年代互联网泡沫的时候,起码翻十倍。

    当然《华尔街日报》也是有节操的,你得确保文章本身能够自圆其说,他们才肯收。要是明显狗屁不通要砸报社招牌的事情,他们也是不敢做的。

    维护好名声,才能放长线钓大鱼,始终有肉吃嘛。

    那些金融媒体狗的节操值,也就这个样了,不能要求更多。

    在这些评论文章里,华尔街投资人们更多看清了王安电脑新接任者的能力不足,自然也会打击到信心。

    连续两个交易日,顾骜就累计看到王安电脑的股价,分别下跌了4%点几和3%点几,总市值从42亿美元跌到了39亿美元,然后才算是略微稳住了。

    丢掉一些订单和信任、暴露一些公司领导层的亦步亦趋,这种程度的利空消息,能小跌7%点几,也差不多够消化透了。

    在眼下美股市场整体繁荣的阶段,王安能够被压住不涨,就已经达到了顾骜的目的。真要让王安彻底崩盘,还是要等到明年股灾。

    这个大节奏顾骜是改变不了的,他也不想改变——因为如果他改变了,提前太多把王安打崩,然后接盘,那又如何?明年股灾来的时候,所有美股都要狂跌。就算到时候顾骜把接盘来的王安电脑整顿到走入上升通道了,但是在资本的恐慌性抛售下,还是会被波及下跌一波的。

    股灾里下跌的公司,并不都是自身经营有问题。正是因为经营很好的公司也会被连累下跌,所以才叫股灾。

    ……

    数日之后的10月14日。

    大洋彼岸,王安的股价在小跌两日后,已经逐步企稳。

    京城这几天的氛围,却是非常热烈,因为又有外国要人来访问了。市民们都没见过布列塔尼亚王室,好多吃瓜群众都去自髮夹道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