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肯定是赖不到基辛格头上的,因为基辛格正式秘密递交给舒尔茨的方案,是不包含这些内容的。基辛格自己留了证据。

    明说了让你别抄作业,你还抄,还抄错,这总不能怪丢作业草稿的人吧。

    最可怕的是,这里面一直到执行层为止,有太多的单线联系了——国务卿的方案,总统接受之后,并不是国务卿的人执行的。

    海外扶持和搞事情,那是cia的人干的。

    单线联系的好处,是一旦出现叛徒,或者有某一个环节被敌人抓住,泄密的范围会尽可能小。

    但坏处就是,传递过程中一旦出现走形,很难追溯和及时发现——因为这是不允许越级上报,的不能说科长觉得处长给他的文件指示有点奇怪,就越过处长直接问局长的。

    与网状结构相比,单线联系的容错率太低了。

    低容错率,仓促决断和动手,还不让你抄作业非要抄,出问题就是大概率了。

    总统最后追查下来,舒尔茨国务卿算是大功微过——毕竟帮总统快速解决了格林纳达,还扼杀了阿左被毛子渗透的风险。

    只不过用药太猛,不讲究药性的君臣调和,所以出了点副作用。但副作用是疼在小弟身上,美国人内部问责一下,对外咬死不松口,蛮横一下,也就是了。

    威廉.克拉克算是小功无过,执行层勤勤恳恳。

    洗得最白的是基派势力,因为舒尔茨那儿只要出事儿了,总统肯定会刨根问底,自然会轻松发现,原来“最完美的两个a方案都是基辛格提供的”,而“陪跑的两套b方案和c方案,都是舒尔茨的幕僚凑数的时候闹的麻烦”。

    这样一来,就更显基派的英明先知。

    偏偏舒尔茨还不能恨基辛格,只能恨自己的幕僚不争气,基辛格给你好牌你都自己打烂了。

    11月下旬,基辛格再次被总统召入白宫,痛心疾首地“可怜夜半虚前席”,问了好久的计策,似乎还想把“尼克松三策病”怎么根治的药方都给问出来。

    具体的交谈经过,那是美国的国家机密,这里当然不知道了。

    最后,反正是基辛格没想再出山直接蹚浑水,婉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