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一天紧张的训练结束,负责做饭的后勤士兵把成桶成桶的大米饭给抬到了食堂,主食是大米饭和馒头,吃的菜则鱼肉还有酱菜,新鲜的蔬菜是别想了,干旱了这么久,别说菜就是野菜都寻不到了。不过眼下各厢集结训练,每天的训练量都很大,军使李郡公也是很体贴将士,特别下令,每日除了饭管饱外,还有各营自己养的猪肉还有腌的酱菜。另外,每天还特别供应早前制作的一些蔬菜罐头,以及一些肉罐头和禽肉罐头。
吃过饭,各队排队冲洗之后,休息半个时辰之后,还要去上一个半时辰的课。不但要学习最基本的战场急救、战场侦察,还得学一些武器保养修补,简单的器械制作。另外还要学习认字,算数,画地图,乃至夜课上还会教认草药,耕田、打猎等知道,甚至还要学习数种蕃话的简单对话。
镇东军招募的兵员,虽然后来招募时,大部份挑的都是良家子弟。所谓良家子弟就是正经人家,官宦或者农民之家,商人以及那些贱业是不算良家的。而且这些良家子弟,又多是些家中原本条件还不错的自耕农,或者小地主家。这样的子弟身体强壮,素质也好些。
穷文富武,这些人家境稍好,多练过些拳脚棍棒。不过就算如此,识过字的依然很少很少。就算是地主家,真正读书的也不多。只有那些官宦,或者大地主家的孩子才会基本都习字,普通的家庭,供子女读书都是一件很重的负担。
最开始,夜间上课。也就是教授一下战场急救和战场侦察技术。到后面,李瓃干脆又让教官兵们习字,再后来又慢慢增添了算术,给图等内容。更后面,还增加了一些如打造武器、耕种、打猎等技术知识。一来是避免这些士兵晚上无事可做。省的他们闲的闹事,二来也是为士兵们着想。有知识的,将来升任官职,也能更适应。现在镇东军的士兵晋级就有一条规定,除了满足年限和军功条件外,还必须得识多少字。升的等级越高。需要认识的字就越多。一个下等兵升三等兵,至少得认识一百个字。而往上每升一级,必须多认识一百个字,升到一级军士长,至少是认识一千个字才能晋升。
这样做,还有一个考虑。也是李瓃希望借军队这个熔炉,把下面的士兵更提升起来。将来不光光只是当兵打仗,还能上马打仗,下马管民。而且万一受伤了残疾了,也能用在军中学到的这些文化和知识,找到更好的出路。而不只是单纯的被安排做护卫、门卫等工作。
不过李瓃的苦心,能够真正理解的士兵并不多。
对于许多士兵来说。他宁愿腿上绑两个大沙袋早上跑二十里,也不愿意白天训练累了一天之后,晚上还得坐在灯下,听那些先生在那里蚊子一样的嗡嗡嗡讲课。
“砰!”
终于回到了家中,王东连身上的铠甲都没有脱下来,就直接倒在了床上。虽然晚上只是上课,可营中却有规定,上课也得穿着铠甲战袍带着武器在身。这样的规定,让本来上课就根受罪一样,穿上这厚重的铠甲更是活受罪。
“夫君。我已经帮你打好了水,先洗个澡吧。”王东的妻子刘氏挺着一个大肚子,已经有六个月的身孕,现在工坊已经给了她半年的产假,产前三月产后三月。如今她就呆在家中。连家务也不用做。
王东眼下已经升任了前厢飞熊营的副十将,虽然全家跟着王东从沙门镇又搬到了登州,但王东拿着存下的钱在登州城中也买了栋三进的大宅子。一家父母兄妹也都接来了登州城中,两个弟弟,都送进了学校读书。就是三个妹妹,王东也没顾父母的反对,送去了女校中上学。那里上学的女孩子,基本上都是镇东军的女孩子,还有许多登州的官家千金。十五岁的弟弟则被他安排进了军中,两个大点的妹妹则进了工坊。
王东另外拿出了买房剩下的积蓄,给父亲在城里开了一家百货铺子,卖的货都是从镇东军经营的那些工坊中直接进来的一些残次品。虽然残次品都有些缺陷,但价格便宜,都是公开公正,也没有以次充好。比如打火机,还有工坊里的鞋子、衣服等等,生意很火,现在还雇佣了三个流民做工,更加轻松。
刘氏年前也是个逃荒的,父母等都饿死了,只剩下了她一个。不过嫁给王东之后,孝顺公婆,做事勤快,贤惠温柔,操持家务又是一把好手。不但王东疼爱,就是王东父母和兄妹们也对她很好。眼下又怀了王家的长孙,自然更得喜欢。
“娘子,我们去雇佣两个年青点的丫头吧。一个服侍你,一个也在父母跟前服侍。你看你肚子都这么大了,每天还给我准备洗澡水,你得静养安胎,这可是我们的第一个儿子,王家的长孙呢。”
“夫君每日去读书,我做这点算什么,咱又不是什么千金娘子,庄户人家女子哪个不是直到生孩子前一天还在做事,没那么娇贵。”刘氏笑着道。她虽然只是个庄户女子,但眼下丈夫做上了副十将,正正经经的正七品的官身呢。一个营一千人,除了十将,副十将可是一营高官了。
现在丈夫又每天晚上去读书上课,刘氏就觉得欣喜。庄户人的眼中,读书认字的可都是了不得的人。看当初王李村一起出去的十个后生,便只有如今的郡公是个读书人,还是个乡贡,现在他不就已经成了军使、刺史还封了郡公,做了大将军吗。就是那个王石,头脑就比丈夫活泛一些,跟在郡公身边的时间长些,早就认识了很多字,学了不少东西,得了郡公的很多真传。眼下都已经做上了营十将了。
吃过饭,各队排队冲洗之后,休息半个时辰之后,还要去上一个半时辰的课。不但要学习最基本的战场急救、战场侦察,还得学一些武器保养修补,简单的器械制作。另外还要学习认字,算数,画地图,乃至夜课上还会教认草药,耕田、打猎等知道,甚至还要学习数种蕃话的简单对话。
镇东军招募的兵员,虽然后来招募时,大部份挑的都是良家子弟。所谓良家子弟就是正经人家,官宦或者农民之家,商人以及那些贱业是不算良家的。而且这些良家子弟,又多是些家中原本条件还不错的自耕农,或者小地主家。这样的子弟身体强壮,素质也好些。
穷文富武,这些人家境稍好,多练过些拳脚棍棒。不过就算如此,识过字的依然很少很少。就算是地主家,真正读书的也不多。只有那些官宦,或者大地主家的孩子才会基本都习字,普通的家庭,供子女读书都是一件很重的负担。
最开始,夜间上课。也就是教授一下战场急救和战场侦察技术。到后面,李瓃干脆又让教官兵们习字,再后来又慢慢增添了算术,给图等内容。更后面,还增加了一些如打造武器、耕种、打猎等技术知识。一来是避免这些士兵晚上无事可做。省的他们闲的闹事,二来也是为士兵们着想。有知识的,将来升任官职,也能更适应。现在镇东军的士兵晋级就有一条规定,除了满足年限和军功条件外,还必须得识多少字。升的等级越高。需要认识的字就越多。一个下等兵升三等兵,至少得认识一百个字。而往上每升一级,必须多认识一百个字,升到一级军士长,至少是认识一千个字才能晋升。
这样做,还有一个考虑。也是李瓃希望借军队这个熔炉,把下面的士兵更提升起来。将来不光光只是当兵打仗,还能上马打仗,下马管民。而且万一受伤了残疾了,也能用在军中学到的这些文化和知识,找到更好的出路。而不只是单纯的被安排做护卫、门卫等工作。
不过李瓃的苦心,能够真正理解的士兵并不多。
对于许多士兵来说。他宁愿腿上绑两个大沙袋早上跑二十里,也不愿意白天训练累了一天之后,晚上还得坐在灯下,听那些先生在那里蚊子一样的嗡嗡嗡讲课。
“砰!”
终于回到了家中,王东连身上的铠甲都没有脱下来,就直接倒在了床上。虽然晚上只是上课,可营中却有规定,上课也得穿着铠甲战袍带着武器在身。这样的规定,让本来上课就根受罪一样,穿上这厚重的铠甲更是活受罪。
“夫君。我已经帮你打好了水,先洗个澡吧。”王东的妻子刘氏挺着一个大肚子,已经有六个月的身孕,现在工坊已经给了她半年的产假,产前三月产后三月。如今她就呆在家中。连家务也不用做。
王东眼下已经升任了前厢飞熊营的副十将,虽然全家跟着王东从沙门镇又搬到了登州,但王东拿着存下的钱在登州城中也买了栋三进的大宅子。一家父母兄妹也都接来了登州城中,两个弟弟,都送进了学校读书。就是三个妹妹,王东也没顾父母的反对,送去了女校中上学。那里上学的女孩子,基本上都是镇东军的女孩子,还有许多登州的官家千金。十五岁的弟弟则被他安排进了军中,两个大点的妹妹则进了工坊。
王东另外拿出了买房剩下的积蓄,给父亲在城里开了一家百货铺子,卖的货都是从镇东军经营的那些工坊中直接进来的一些残次品。虽然残次品都有些缺陷,但价格便宜,都是公开公正,也没有以次充好。比如打火机,还有工坊里的鞋子、衣服等等,生意很火,现在还雇佣了三个流民做工,更加轻松。
刘氏年前也是个逃荒的,父母等都饿死了,只剩下了她一个。不过嫁给王东之后,孝顺公婆,做事勤快,贤惠温柔,操持家务又是一把好手。不但王东疼爱,就是王东父母和兄妹们也对她很好。眼下又怀了王家的长孙,自然更得喜欢。
“娘子,我们去雇佣两个年青点的丫头吧。一个服侍你,一个也在父母跟前服侍。你看你肚子都这么大了,每天还给我准备洗澡水,你得静养安胎,这可是我们的第一个儿子,王家的长孙呢。”
“夫君每日去读书,我做这点算什么,咱又不是什么千金娘子,庄户人家女子哪个不是直到生孩子前一天还在做事,没那么娇贵。”刘氏笑着道。她虽然只是个庄户女子,但眼下丈夫做上了副十将,正正经经的正七品的官身呢。一个营一千人,除了十将,副十将可是一营高官了。
现在丈夫又每天晚上去读书上课,刘氏就觉得欣喜。庄户人的眼中,读书认字的可都是了不得的人。看当初王李村一起出去的十个后生,便只有如今的郡公是个读书人,还是个乡贡,现在他不就已经成了军使、刺史还封了郡公,做了大将军吗。就是那个王石,头脑就比丈夫活泛一些,跟在郡公身边的时间长些,早就认识了很多字,学了不少东西,得了郡公的很多真传。眼下都已经做上了营十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