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阳点点头对陈策说:“可以行动了。告诉你的航母飞行员可以起飞了,目标英**舰,可认准了啊,别炸了日本军舰。还有告诉102舰,看到飞机投弹,就可以跑了。叮嘱他们,离英国船远一点,别被误炸就悲剧了,不过如果被炸了这戏也就更真了。”

    陈策翻了下白眼,扯淡吗,为了做戏去挨炸,傻啊。

    于是立刻去通知102舰,要他们多加小心,保持跟英**舰的距离,不要凑的太近,殃及池鱼就倒霉催了。

    102舰收到消息,自然加倍小心了,航母轰炸机重磅炸弹的威力他们可是清楚的,在经过了至少十次的演戏后,他们对航母这种武器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从天而降如同蝗虫一般的轰炸机让他们印象深刻,尤其是俯冲轰炸那种呜呜声,让人听的有呕吐的条件反射,因此他们可不想被飞行蝗虫叮了。

    因此102舰,并没有凑上去看英国人和日本人的热闹,而是老老实实的待在一公里之外的地方观战。

    只见日本人也很强硬,英国人调转了炮口,他们也以同样的方式来回应,看起来是一触即发啊。

    要是这两方打起来就好看了,这是看热闹的102舰的看法,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两方如果不打起来也很好看,只是他们不清楚王崇阳临机应变的计划罢了。

    老实说日本人跟英国人的关系过去一直很密切,一战以前,英国人要靠着日本来牵制俄国和德国在远东地区的扩张,于是在1902年跟日本人结成了同盟。这个同盟被当时的日本人看作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跟世界第一强国,日不落帝国,世界霸主国家结盟,对一个立志于强国独立的国家来说,民族感情上简直太满足了。

    在后来的日俄战争中,英国人算是够意思的,完全站在日本人这一边,用贷款的方式提供了日本绝大部分的军费,在海洋上时刻向日本人通报俄国舰队的情报,又阻止了俄国人通过自己控制的苏伊士运河,不允许俄国人在自己殖民地的港口加煤,最后总算是不负众望,日本人在对马海峡全歼了绕过大半个地球赶到这里的俄国舰队,最终赢得了日俄战争。

    之后日本也忠实的履行了同盟条约,甘心且自豪的在亚洲当起了英国人的打手。一战中,日本人以此同盟为由,向德国宣战,派兵攻打德国在中国的殖民地青岛,在海上四处绞杀德**舰,最后甚至派出舰队到欧洲对抗德国潜艇,帮助英国人的商船护航。

    可是英日两个好基友的蜜月期很快就过去了,一战中,俄国人革命了。沙皇政府倒台了。新生的苏联人还没有能力四处扩张,只能通过输出革命来对世界造成影响,而德国战败了,别说在远东的扩张了,自己本土都风雨飘摇时刻要担心被法国人肢解。所以英日同盟存在的条件突然间都失去了。

    战后美国人在巴黎和会失败后,在随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大获全胜。成功的肢解了英日同盟。改用九国公约取代了这个同盟条约,英日关系开始走入新的篇章。

    显然英国人从来没怎么把日本人当回事,日本不过是用来牵制和制衡亚洲势力的一个棋子罢了,在中国持续的沉睡,俄国不复存在,德国一蹶不振后。日本反而成为了这个地区最大的势力,反而需要英国找别人来制衡了,因此英国人倾向于把美国人引入这个地区,来制约日本的力量。

    英国的行为让日本妹子成了被抛弃的怨妇,在九国公约签字的时候,日本公使就曾用酸溜溜怨妇口气对英国人说:感谢你们给英日同盟安排了一场体面的葬礼。

    但此后一段时间日本人也开始极端的没有安全感,日本这个民族喜欢托庇在强权下,他们很少自己当出头鸟。总喜欢跟在一个老大后面充当打手。这就跟狗一样,只有套在脖子上的绳索握在主人手里的时候。它才觉得安全,它才敢对外人龇牙咧嘴,一旦这条绳索消失,主人不见的时候,这条狗就完全没了神气。

    跟英国的盟约就是一条看不见的绳索,让日本人在这个西方强国如林的世界中,有了一丝安全感,可以傲然在东方当一个强国,甚至幻想自己也可以在世界上也拥有一席之地,在英国人的庇护下,直接报送进世界列强行列。

    可是英国人放弃了这个盟约,于是日本人对英国抛弃自己,既有怨念,又很委屈,同时极端的民族性格让他们还生出一种扭曲的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