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说长不长,但是说短也不短,只不过还是感觉一眨眼就很快过去了。不过在这四年之间还是发生了不少的事情。

    杨云清他十三岁那年,出去游学,一路上风吹露宿,也的确是辛苦了些。只是这一路上,他也经过了不少地方,奇人异事、民俗风情更是都见了不少,这也着实让他开了一番眼界。路上虽然辛苦,但是杨云清也没有闲着,每经过一个地方,便写下一篇文章记录下来,这也大体类似于山水游记了。

    正因为是有感而发,所以杨云清也并未注重文章格式,常常是想到什么便一挥而就,随意写了下来,或奇人异事或遇事抒情,不一而足。

    之后回到祁县之后,杨云清将手稿送去书坊刊印了一二十册,放到了藏书楼那边。一次只刊印个一二十本的价钱其实是挺昂贵的,但是谁叫杨云清他现在身家越来越厚呢?这点银子,也就算是毛毛雨了。他这么做也不过只是想不让这沓手稿蒙尘罢了。

    杨云清原以为这书会没几个人去看,但是结果却大出他所料。

    实际上藏书楼里借这本书的人还真不少,常常是上一个人刚刚才把书还回去,下一个人便赶紧瞅准时机把它赶紧给借走了。

    当然一来这是因为杨云清这个小三元本身的名声,大家也想近距离的看一看杨云清所做的文章到底是怎样的,以往也无缘得见,二来自然就是杨云清的文笔精妙了,让人读起来十分得趣,书里记下的那些个地方,更让人好奇加之感叹,甚至还有人也萌生了以后也要去看看的愿望。

    “文平,乡试八月便举行了,现在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你打算何时启程。”楚嘉泽手里拿着一篇文章进来斋舍后问道。

    杨云清科试已经考过了,八月自然就可以去参加乡试了。比起当初的院试,这个须由学政确定时间,各府的考试时间都不相同,每年的乡试时间是十分固定,基本不会变更太大,前面几次乡试时间都是一样的。所以他们一般什么时候去省城都是心中有数的。

    而刚刚楚嘉泽叫的文平二字,正是杨云清去岁加冠时张夫子替他取的字。

    男子二十加冠,只是现实中多有变通,基本上十五至二十之间都可。杨云清去岁的时候,因为家中并无长辈,当然他那便宜舅舅一家除外,因而便由秦知县替他主持了加冠礼,张夫子为他取了字。

    “怎么,你是打算要出发了吗?”杨云清听罢后将手中的毛笔放下说道。

    “嗯,我和家中父母商量过了,打算十日之后出发,若是再晚的话,便有些来不及了。你看咱们去省城这肯定需要大半个月,一路上舟车劳顿的,到了那肯定吃不消,那时候必须要在省城休整个三四天才能缓过来。到那时休整完了之后,可不得在留点时间读书,找找状态吗?这样一番下来,若不早去些,时间可不得不够了吗?”楚嘉泽一通解释。

    “我本也打算差不多时间出发的,这也是宜早不宜迟的事。”杨云清答道。

    “那你到时候和我一起吧,咱俩正好凑个伴。”楚嘉泽兴奋提议道。

    “那到时候还需要带上我两个朋友,他们应该几日后就能到了。”杨云清他说的自然就是王向松和李高朗了。

    因为这次去省城,考完乡试若是过了杨云清是不打算再回祁县去的,到时候直接会在省城住下,之后直接去京城参加会试。否则乡试结束之后再回去的话,一去一回,平白要耽误不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