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了一会儿,老黄笑问余耀,“那两口子不懂事儿,但你,也是捡了漏儿了吧?”

    余耀简单说了说,沈歌接着还把玉兔拿出来了,让老黄看了看。

    老黄道谢接过,一边看一边还问了句“沈老身体好吧?”

    沈歌回应之后,老黄又乐呵呵地夸他俩郎才女貌什么的。

    余耀本是想稍坐一会儿就走的,结果老黄随后又郑重开口问道,“有张东西,不知道能不能给掌掌眼?”

    一听他说“有张”,余耀笑道,“字画方面,老黄你是行家,我顶多就是跟着欣赏一下。”

    “谦虚了不是?”老黄伸手虚点了两下,“不过,也不是字画,而是一卷经文。”

    “经文?一卷?莫不是唐人写经?”余耀立即便挑了最有名头的来问。

    “有见识就是有见识,那请吧!”老黄起身,将余耀和沈歌让进了里间。

    老黄拿出来的,是一张宽20多厘米、长两米多的经卷。确切地说不是一张,而是一截,不全。

    余耀上眼一瞧,的确是唐代的黄麻纸,历经时间长河,纸质已如枯褐败叶。

    字体纯熟端庄,楷书中透出隶意。

    经文是《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的一小部分。《大般若波罗密多经》本是梵文,唐代由玄奘译成汉文,一共十六会六百卷。在唐代,手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比较普遍。

    “老黄啊,这,你是怎么来的?”余耀一边看,一边问道。

    余耀隐隐感觉,这很像是一百多年前敦煌藏经洞里被发现并流出的那批经卷。

    1900年,敦煌莫高窟道士王圆箓清理积沙,结果发现了藏经洞,这里面,居然藏有佛教经卷、文书、刺绣、绢画等文物四万多件,其中含有大量的唐人写经。

    当时正值清末,当地官员和有头面的人,也没认识到其价值,清政府保护不力,藏经洞里的大部分文物,被各国闻讯而来的“探险队”给弄走了,最后只剩下一小部分,约有一万件,清政府才派人护送运抵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