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河海并行(1/5)
“殿下说的是海运?”
“正是,运河有些河段水十分浅,大漕船逆流而上时,需要养着数万的民夫漕工拉纤,人力漕船行船缓慢。”
大运河促进南北交通,给北方提供了大量的粮食物资,但在运河还在修筑的过程中,漕粮运输还是要经过陆路中转,耗费巨大,效率极低。
元开凿大运河,是忽必烈任用郭守敬主持修筑运河,疏浚废弃淤积的运河古道,开挖新河道修成了南迄杭州,北达大都,全长三千余里的大运河。
“李丞相,你们可知,北边已经传来捷报,大都很快就会被攻下,江南漕米运到北地,发霉变质常有。”
“但为难的是,这运河连接南北,孤认为也不能丢弃,用来继续发展,同时海运辅之。”
海运的话,北方京师离海并不远,就可以在杭州、太仓等南方港口把稻米装上海船,航向海津。在海津下船的粮食,百里就到达京师。
工部尚书江幻海上前一步看着朱标,说道:“禀殿下,至元十九年(1282年),开始试行海运,运粮四万六千余石,由海道入大都。”
“启禀太子殿下,元海运漕粮初时从刘家港顺长江而下,沿海线北上,入海津。”李善长接过话继续说道:“当年因要过浅海,水浅滩多,行船缓慢,半年才能完成航程,很是缓慢。”
朱标看了李善长一眼,似笑非笑着说道:“孤记得,元廷后来因为这个开辟新海线,出长江口,向东而行……之后自浙西至大都,只要十余天,比历经数月的河运要快捷得多。”
海运漕粮不仅快捷,而且运粮巨大,安全性较高。
河运,运输慢,容易受洪涝灾害影响,但因为要连接南北经济,朱标决定河运也不可少。
“殿下说的有理。”汪广洋和工部尚书江幻海说道。
李善长对元廷实施过海运的事情也知道,既然工部尚书和汪广洋宋濂都赞成,他也点头。
“既然各位都同意,那孤就决定……”朱标说到一半被宋濂制止打断。
“殿下,上次都察院御史认为海运危险,不可控制,认为不可行。”宋濂摇头晃头道。
朱标站起来喝到:“宋先生你这什么意思,今日就你们几个朝中大臣来商议。
“正是,运河有些河段水十分浅,大漕船逆流而上时,需要养着数万的民夫漕工拉纤,人力漕船行船缓慢。”
大运河促进南北交通,给北方提供了大量的粮食物资,但在运河还在修筑的过程中,漕粮运输还是要经过陆路中转,耗费巨大,效率极低。
元开凿大运河,是忽必烈任用郭守敬主持修筑运河,疏浚废弃淤积的运河古道,开挖新河道修成了南迄杭州,北达大都,全长三千余里的大运河。
“李丞相,你们可知,北边已经传来捷报,大都很快就会被攻下,江南漕米运到北地,发霉变质常有。”
“但为难的是,这运河连接南北,孤认为也不能丢弃,用来继续发展,同时海运辅之。”
海运的话,北方京师离海并不远,就可以在杭州、太仓等南方港口把稻米装上海船,航向海津。在海津下船的粮食,百里就到达京师。
工部尚书江幻海上前一步看着朱标,说道:“禀殿下,至元十九年(1282年),开始试行海运,运粮四万六千余石,由海道入大都。”
“启禀太子殿下,元海运漕粮初时从刘家港顺长江而下,沿海线北上,入海津。”李善长接过话继续说道:“当年因要过浅海,水浅滩多,行船缓慢,半年才能完成航程,很是缓慢。”
朱标看了李善长一眼,似笑非笑着说道:“孤记得,元廷后来因为这个开辟新海线,出长江口,向东而行……之后自浙西至大都,只要十余天,比历经数月的河运要快捷得多。”
海运漕粮不仅快捷,而且运粮巨大,安全性较高。
河运,运输慢,容易受洪涝灾害影响,但因为要连接南北经济,朱标决定河运也不可少。
“殿下说的有理。”汪广洋和工部尚书江幻海说道。
李善长对元廷实施过海运的事情也知道,既然工部尚书和汪广洋宋濂都赞成,他也点头。
“既然各位都同意,那孤就决定……”朱标说到一半被宋濂制止打断。
“殿下,上次都察院御史认为海运危险,不可控制,认为不可行。”宋濂摇头晃头道。
朱标站起来喝到:“宋先生你这什么意思,今日就你们几个朝中大臣来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