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闻言,智炫脸上的笑容顿时一暗,低叹一声,这才双手合什向高兴微微欠身,语音低沉地说道:“托公子的福,老衲一切安好,只是可惜了应禅院啊!”说着智炫又是唏嘘慨叹,黯然神伤.

    高兴闻言不由默然,宇文邕行灭佛之事,智炫作为佛门中的领袖人物,自然受了不少磨难。【,.文字首发与三年前相比,智炫看上去又瘦了一分,下颌变得光洁溜溜,原本雪白的胡须已然不见,若非高兴眼力过人,恐怕还认不出他来。

    “想来是为了躲避北周的通缉追捕吧!”高兴心中如是想着,劝慰道:“大师也毋须如此感伤,世间万物,不论是花草树木,抑或是高山大海,何曾有亘古永存的?只要大师心中有佛,我佛深入人心,百姓能安居乐业,在哪里修行不一样呢?”

    智炫浑身顿时一震,如遭雷击,沧桑深邃的双目陡然爆射出两道有若实质的光芒,灿烂若星辰,锋锐如利剑,让近在咫尺地高兴都感觉眼睛在刹那间有些灼痛,直到体内长生真气运转才将不适化解。

    “只要心中有佛,我佛深入人心,百姓安居乐业,在哪里修行不一样呢?哈哈哈哈,老衲修行数十载,自诩佛法不下任何人,今日才发现过去数十载光阴是那般浑浑噩噩啊!”少顷,智炫眼中摄人的光芒敛去,忽笑忽叹地说道,脸上神色变换不停。

    数百年的沧海桑田,曾今的百家学说发展到今已与往昔不同。佛道儒三教融入了华夏民族的文化,血液之中,纵然宇文邕铁血灭佛,他可以拆毁寺庙,可以强迫沙门弟子还俗,但他又怎么可能洗涤人心,佛教又如何可能彻底灭绝?

    至于其他学说,虽然并不得势,然思想也逐渐融入华夏文化之中,只是曾今纯粹的学派如今转变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地下势力组织,所求也不再是单纯的治国利民的学术思想,更多的却是发展壮大的气运和权力。

    曾今,智炫数次驳斥得儒道两派哑口无言,就连威名赫赫的宇文邕也对他颇为敬重。

    连年的战乱动荡虽让佛教蓬勃发展,但过犹不及,膨胀的佛教也给这个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弊端,最重要的是它的存在威胁到了皇权,掣肘了国家的发展。是以最终,宇文邕敢冒天下之天下之大不韪,以皇权压服智炫,下旨废止佛道二教。所谓盛极而衰,便是如此吧。

    宇文邕虽然下达了灭佛的命令,但对于智炫这些佛门中举足轻重,德高望重的人却没有采取激烈地措施。灭佛一事已是天下震动,倘若再过多杀戮,国家必然陷入动荡之中,不仅于发展不利,更可能给予潜在的敌人可乘之机。不过饶是如此,智炫也受了不少苦难。

    离开了长安应禅院,智炫先是一路南下,至长江后顺溜而下,然后有转道北上,最后终于来到传闻出现神迹的盱眙。

    在灵龟寺,智炫与寺中僧侣斗法无有不胜,寺中僧众钦佩折服,遂公推智炫为方丈。北齐朝纲混乱,民不聊生,加上高纬又极为推崇佛教,正是传教授徒的好地方,是以智炫便应承下来,至此便在此安定下来。一年多前,智炫又将方丈传与游历归来的慧轮,自己则深居简出,仔细研习佛法,以求更进一步。

    智炫虽是出家之人,超然物外,然而却终不可能绝情绝性,这从他几次三番出手与道儒两教争论便能看出端倪,否则佛教地位如何他又如何会放在心上?因此,智炫不可能对长安的打击无动于衷,没有就此一蹶不振,走上极端已足见他心性的坚韧豁达。

    智炫始终耿耿于怀,对于宇文邕更是隐有恨意。前些时日传来宇文邕兵败身死,智炫心中还有那么一丝兴奋,畅快,不过念及葬身在战场的数十万将士,心中又有些沉重伤感,甚是矛盾。这些天,智炫一直在考虑是否回转长安,重新光复佛教盛世。

    正在这迷茫徘徊的当口,高兴的短短几句话确如当头棒喝,醒醐灌顶,振聋发聩,让智炫那正逐渐丧失的本心刹那间恢复了原本的色彩。

    佛教讲求因果循环,善恶有报,佛祖常言世间多苦,普渡众生,既是如此又何必刻意去在乎那栖身所用的寺庙呢?只要所有人心中有佛,虔心向佛,遵照佛祖的之意,行善除恶,戒持己身,佛法自可弘扬,佛教也自然兴盛,自己在何处修行又有什么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