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鸾呆了一呆,才道“那个典史对当地瑶民克扣得如此严重,来资源就少了,还要多一百个人来抢饭吃,其中甚至有出色的人才,搞不好还会威胁到当地瑶首的地位,所以他们就坐视典史欺负人了”

    “你明白了吧”崔柏泉叹道,“官圩官民都不愿多管闲事,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瑶民之间的内斗。明鸾,这种事跟你原想的官吏仗势欺压百姓不同,还是不要插手了吧既然百户所的人已经得到了消息,若我们还不上报,等他们动了手,难免要追查为什么瑶民上山,看守的军户却无一人发觉了。到时候倒霉的就是我们,不要再耽搁下去了”

    明鸾咬咬唇“在外人看来,那确实是瑶民之间的内斗,可在盘月月他们看来,却是官府在欺压他们。其实一切都是那个典史的错要是让他继续胡作非为下去,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遭殃的”

    崔柏泉想了想“那我们就先去上报,然后再想法子把这事儿跟柳大人一,好歹也让他心里有数。至于后头的事,就不是我们该管的了。”

    明鸾瞧了瞧他,没有吭声。

    崔柏泉却以为明鸾还在固执己见,有些急了“明鸾,不要任性,百户所的人已经插手了,这事儿不是我们能解决的,我们先把自己保住了吧”

    明鸾起身道“你放心,事情轻重缓急我还是知道的。这样,之前我们已经跟其他几家军户打过招呼了,这时候再报上去,他们也有了妥当的辞,不会被连累,你收拾一下,我回去告诉二伯父这件事,让二伯父去报告。如果顺利,争取让他明天就出发。”

    崔柏泉微微松了口气,笑道“那我回山上收拾东西了,明早我来你家找你二伯。”

    明真点点,目送他离去,转身便往家里走。

    她是从现代穿越过来的,从就听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种歌长大,虽然她还没天真到以为在这个时代里,也能做到所有民族都亲如一家,但至少,她对汉瑶之分看得不太重。盘月月一行人所受到的遭遇,她另有想法,也觉得自己的计划能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只是需得让二伯父章放去执行。如果一切顺利,那盘月月他们就有可能真正找到一个安居之所,而那个可恶的典史,也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回到家后,她第一时间找到了正在屋里擦拭自己的佩刀的章放,把事情经过详细地告诉了他,接着出了自己的想法“盘月月他们四姓十八家的人能放弃旧习,下山定居,肯定是倾向于归顺的,只是遇到坏典史,为了保命才会逃离。如果就这样看着他们被冠上乱民的名头,甚至丢了性命那也太冤枉了,真正的罪魁祸首还在逍遥法外呢。其实要帮到他们也不难,只要出一点力,就能给他们一个安居之所,也能教训那个土典史,二伯父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章放的眉头皱得紧紧的“三丫头我没听明白你的意思,这些瑶民或许有些可怜,可我们又为什么要帮他们若是为了立下抚瑶的功劳,前任知州就是以抚瑶之功得以高升的,而百来个人的部落,也不上什么大功劳,更别这白了不过是瑶民内部的乱子。这事儿既然百户所已经有了计划,我们就不好再插手了,那只会吃力不讨好还得罪了人。相反,这也算是难得的立功机会,我不但不该拦着人家,还要想办法参加进去呢。要是立了军功,我升迁就更容易了家里的日子也会更加好过。”

    明鸾微微睁大了眼,有些意外于章放的言辞,但她很快就醒过神来“二伯父,您先听我。我请您出手,或许自家未必能得什么功劳,但这事儿一定能给柳大人一些帮助,您先听我好么”

    章放有些不耐地放下佩刀“吧。”

    明鸾要的理由其实也简单。

    第一,柳同知上任数年与古通判两人一直合作良好为地百姓做了不少实事,但功劳却都被知州占了去。古通判还可以是多年的老人又是老油条,更注重实惠,不在乎虚名,但柳同知却未必如此。他外表看起来是个厚德君子,文质彬彬,但心里肯定是有一定抱负的,不然这几年也就不会大力主张兴修水利,巩固江堤,又在民事上头提出许多惠民的主张,宁可将功劳让给知州,也要把事情做成了。如今上任知州离开了,新任知州刚到任半月,什么威信都还没有呢,要是这时候再不做些什么,难道还要再被压制三年

    当然,如果他做得过了,得罪了新上司,也有可能会倒霉,所以就有了第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