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个时候,老太傅从朝列中站出来,拱手说道:“杨侍郎虽然在吏部多年,熟知吏部差事,但是资历上终究有所不足,恐难担此大任。”

    内阁众人完全没想到,率先站出来反对他们的,竟然不是林枫,而是这位话语权极重的老太傅。

    不过,在想到这位与林枫的亲近后,也就释然了。

    “从资历上说,杨侍郎的确有所欠缺,但是,胜在吏部多年,经验丰富。”

    “吏部尚书之职不可缺,太傅既然有异议,想来是有更合适的人选,不如说出来,让大家听听,大家同朝为官,也是为陛下为太后分忧,如果此人更合适,本官自然没有异议。”

    杨雍的这番话,说的可谓是漂亮至极。

    既反驳了老太傅的提议,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同时还没有将内阁众朝臣牵扯进去,留了后路。

    老太傅扭头看了杨雍一眼,冷笑一声。

    他一直不喜内阁众朝臣,就是看不惯他们这副虚伪的样子。

    随即,转头看向上方的夏司遥,开口道:“太后,臣推举一人,统领吏部,必然不会让太后失望。”

    “哦?不知太傅要推举谁?”夏司遥带着好奇问道。

    “太师刘光赫!”

    “刘太师抱病退隐朝堂,这许久下来,身体已经渐渐康复,此前,刘太师便担任过吏部尚书一职,不若让其来统领吏部,必能为陛下和太后分忧!”

    老太傅的话,顿时引起了朝堂上的震动。

    尤其杨文轩为首的内阁众朝臣,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

    要说起资历,刘太师的确要比吏部左侍郎杨真来,更加合适。

    问题是,众所周知,刘太师哪里是因为抱病退隐朝堂的,根本就是这位太后不喜,被迫离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