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呢,从张鼓峰战役到诺门坎战役,骄狂的日军一次又一次在与苏军的作战中尝尽了苦头,却讨不了什么便宜。面对仍然有着大量苏军驻守的北方,日军便失去了再战的勇气。

    二来,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欧洲局势,英美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中调走了大量有生力量,防卫变得十分虚弱。

    最后,美国除了继续加大对中国的经济援助外,开始对日本进行制裁,以此敦促日本放弃对中国的占领企图。

    这对资源匮乏而又不甘心就此收手的日本来说,无疑坚定了与英美决裂、南下太平洋的决心。

    眼下日本和苏联终于在外部局势的动荡之间达成了共识,签订了中立条约,完成了媾和!

    暂时稳住了苏联之后,日军终于可以抽出手准备对东南亚各国动手了!

    对于东南亚地区日本人早已经是垂涎三尺了,自德军在欧洲突然发动了对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法国的大规模进攻后,英、法联军节节败退。此刻,战局急转直下,比利时、荷兰、法国被德军占领,英国亦遭到很大的威胁,因而这些国家对其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之统治能力随之减弱。

    西欧战场的形势,给多年企图进犯东南亚的日本,造成了夺取英、法、荷兰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的一个有利之机。

    按照日军高层的话说,这是“天佑”大日本皇军,“天佑”大日本帝国。

    为此,日本政府与军队,在1940年的秋、冬季,即从政略和军备方面,加紧着手攻占东南亚与对付美军向中南太平洋地区支援英、荷的作战准备。

    1941年1月16日,日军大本营在研究处于新情况下日本战略方针的会议上,认为对中国已陷入长期战,短期内无法结束这场战争,因而决定在进军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时,对中国战场采取长期的作战方针。随后,日军大本营向南京的中国派遣军,正式下达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的“昭和16年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以便集中力量对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作战。

    同日,参谋总长杉山元,关于进军越南问题,上奏了裕仁天皇。

    烟俊六的中国派遣军,根据大本营的指示,制订出对中国作战的4条指导方针,即:加强封锁;恢复治安;继续发动空中进攻;进行灵活的短切作战,以消耗中国军队之抗战力量。

    在稳定中国战场的局势的同时,日本就进攻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做军事准备。

    日军大本营始终认为,进攻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之作战计划,首先是以海军所组成的一支强大机动舰队,对美国驻于夏威夷的太平洋舰队,隐秘地进行致命的突然袭击,使其无力向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亚、缅甸等地增援。

    与此同时,陆军则在严守秘密的情况下,同时对泰国、马来亚、菲律宾、关岛发动登陆进攻。

    所以大本营很快就从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抽调4个师团的兵力,作为登岛作战的第一序列,同时还在国内组建了不少新的步兵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