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听到一年挣个三十四两,两人想都不敢想,哪里会有不满,感谢还来不及。

    闷声发大财永远是正理,村里人只知道赵家往县里卖菜挣钱,但多少都靠大家伙自己猜的。

    眼红的人不少,去年还有人半夜翻进赵家院子,东西没丢,但人被吓个半死,贼偷就算不是村里人,也差不了多少。

    赵家出了这桩事,林二婶就更不敢伸张家里卖木炭,偷偷挣了好几年钱,连辆牛车都不敢买,就怕被村里人黏上。

    这个世道挣钱多难啊!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人大把,手艺基本上都是父传子,保住自己的饭碗要紧。

    赵老头家也没有祖传的手艺,全靠舍得下力气才把日子过起来,要不是赵老三赵老四有本事,家里如今连娶媳妇的钱都不一定拿的出来。

    两人有出息,赵老头这个当爹自然骄傲,虽然在外面没有说什么好话,但每年扫坟祭祖时他的腰杆永远笔直,有儿如此,对的起祖宗了!

    蚂蚁不断屯粮,所有人都感受到风雨欲来的气息,地里粮食淋雨不禁存放,得抓紧收,此刻大家伙都恨不能长八只手,饭都是在地里吃的。

    赵家也不例外,吴氏赵氏每日从家里把饭菜做好送到田里,许氏在一旁挑挑拣拣,“三弟妹,这菜里咋这么多辣子?”

    她这几天做事也没偷啥懒,毕竟是自己家的地,糊自己嘴巴的粮食,但这嘴巴还是一样的多。

    周边的汉子都在大口扒饭,吴氏冷冷瞥了她一眼,淡声道:“再多嘴就别吃了。”

    许氏收声,把嘴巴闭的死死的,她不仅要吃,还要敞开肚子吃,不是自家的粮食,吃起来毫不心疼。

    豆子花生都已经收完了,蓉宝嘉宝并不是很忙,但两人觉得在地里吃饭有意思,就爱跟着大人一起吃。

    杨家的几十亩好地都租给别人在种,每年可以收几十石租子,老杨头从城里回家,瞧见廋了一圈的蓉宝,将赵老四骂了个狗血淋头。

    “这么小个的孩子走路都走不稳,你还带着去地里干活,要是费了大劲,以后长都长都不高。地里忙活不开不晓得出钱请人啊?花钱抠搜,为人小气,这才几天,两人人就瘦成这样,家里连口好菜都舍不得置办吗?”老杨头心疼的搂着外孙外孙女,继续破口大骂,“你要是没钱,我来出!别拿小孩子当大人使。”

    他望向杨氏,“你个这当娘的也不晓得心疼孩子,手上那么多钱,哪就缺个几百文了?小孩子骨头都没长好,要是受了累伤到了根子,你后悔都来不及。”

    夫妻两个被骂的抬不起头,家里小孩哪有做什么苦力活,就跟在大人身后捡点地里掉落豆子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