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看出了大家脸上不满的表情,监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连忙轻咳一声,站起来缓和气氛。不过,他的目光还是不由自主地飘向对面的李国普,眼中闪过一丝短暂的疑惑。

    李国普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怎会犯这种“小错误”呢?唯一的解释就是宫里临时下达了旨意。

    想到这里,曹于汴脸上的表情变得更加复杂,觉得今天的“廷议”似乎没那么简单。

    过了一会儿,钱龙锡的声音在官厅里响起:“我推荐蓟镇总兵的职位由前任辽东巡抚袁崇焕担任,他素来熟悉军事,还曾统管辽镇,有能力承担这个重任。”

    上次,他们东林党就想强行让袁崇焕担任“巡抚”宁远,结果却被老练稳重的周永春抢先一步。

    既然暂时无法插手辽镇,那么退而求其次,蓟镇是最好的选择。

    “我同意。”短暂的沉默后,零星的声音在官厅里响起,连一些身着红袍的大臣也不自觉地点点头。

    放眼明朝,能比袁崇焕更有资格担任蓟镇总兵的人恐怕不多了。

    李国普没有理会自信满满的钱龙锡,直接看向兵部尚书王在晋,轻声问道:“兵部尚书怎么看呢?”

    事关国家军事大事,兵部尚书的意见至关重要。

    听到这个问题,皱着眉头的兵部尚书王在晋慢慢站起来,沉默片刻后才拱手说道:“蓟镇的问题积压多年,应该由有能力的官员来治理……”

    嘶。

    刹那间,官厅里的人都倒吸一口冷气,就连他旁边的户部尚书毕自严也眼皮狂跳,侧目而视。

    王在晋这话几乎是直接说袁崇焕不通军事也不懂民生吗?要知道,袁崇焕不仅与东林党关系密切,还是“帝师”孙承宗的得意弟子。

    这样的言论除了让“东林”面子上挂不住,还惹恼了孙承宗。

    但兵部尚书仿佛听不到耳边的议论,只是朝略显尴尬的“帝师”拱了拱手,然后重新坐回自己的位置,眼神依旧坚定。

    与东林党心中的“国家栋梁”不同,在前任辽东巡抚“袁崇焕”的眼中,他只是一个不断向辽东将门世家妥协的“幸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