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住处,计安才打开陈威交上来的东西。

    一封,是陈威于此事上的自述。

    一封,是自愿为证,以亲眼所见证明时家军和忠勇侯对大佑的忠心。

    两封,是皇上给他的旨意。

    计安其实有些失望,陈威并未拿出更有力的实物为证,可想到老将军曾说过的话,这点失望也就散了。

    老将军说:“我在拿到证据的第一时间就送回京城了,可这事就好像坐于高台上的人问下边跪着的人是不是要告他。问题从始至终就不在外人身上,在京城,就不牵连更多人了。”

    老将军看透了,并且再怨再恨也把国放在前,家放在后。甚至,他把陈威的功劳抵在了时家这件事上。

    他完全不必如此做,可他偏就如此做了。

    因为他知道,将来陈威不好封赏,给得少了,被人诟病。给得多了,可能把人架高了会毁了他。

    可世人想不了这么多,这么远,只会认为是他计安没有容人之量。

    更甚者,会把这事落于私情,认为时不虞为了家仇,新君为了讨好时家女杀害功臣。

    总之,不会有好话。

    老将军用陈威对时家的亏欠和他的功劳互相一抵消,这些麻烦就没有了。

    将来只要陈威还在前线为大佑开疆拓土,他的功劳就还能再有,那之后的功劳全属于他,只要不再行差踏错,没有后辈子息需要庇护的情况下,足够他用了。

    老将军想得很远很远,为时家想,为不虞想,也为他计安在着想。

    计安被这么维护着,就想啊,老将军为他想了这么多,做了这么多,不虞更是只差没把命给他了,若将来他有一天和不虞反目,得无情无义到什么地步。

    真到了那个时候,他一定成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了,不得善终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