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年里,他们像一条条搏命的鲶鱼,出现在每一个有盈利机会的领域里,他们贩运小商品、炒卖各地房产。

    去晋省承包小煤矿、在秦省打地下油田、到柱洲倒卖棉花。

    他们是最早的商业活动实践家、观念传播人、新产品推广者,也是最早的走私商、偷渡客、伪劣产品制造者,他们总是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总是能够奋不顾身地在第一时间捕捉住刚刚萌生出来的商业机遇。

    从钱塘市上火车的时候天色已经快黑了,姜小白等人坐了一夜的火车,第二天清晨五点多的时候,才踏上了瓯州的土地。

    来接姜小白等人是一个个子不高,皮肤黑黑的中年男人,还带着一个年轻司机,开着一辆面包车,手里拎着的大哥大。

    中年男人看见牟其种以后,十分的高兴,热络的和牟其种说着什么。

    但是一旁的姜小白和李龙泉是一脸闷逼。

    感觉自己好像又回到了战斗民族那边一样,反正是一句话也听不懂。

    瓯州的方言算是全国各地最难懂的方言之一了,还有人说抗日的时候,有人使用瓯州方言作为密语,

    之前的时候姜小白还不相信,但是现在听完眼前这个男人和牟其种打招呼,姜小白有些信了。

    不过还是有些佩服牟其种,俄语也会,瓯州话也会说,其他的不说,就这语言天赋就挺好。

    是真听不懂的,一句话也听不懂。

    牟其种和中年男人说了一会,然后给姜小白介绍道:“这位是许知远,许老板,在瓯州也有自己的厂子,是做暖水瓶的。”

    “您好,姜老板。”许知远看着姜小白笑呵呵的说道,这一次用的却是普通话。

    “您好,许老板。”姜小白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打过招呼,一行人上了车,许知远这才继续说道:牟哥已经给我说过了,你们这一次来是要采购三个亿左右的货物是吧,我已经把消息给散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