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默契

    中原大地老百姓有个习惯。

    老百姓只要能活得下去稍有些许的财物积累,村里就会设法集资筹措在村里建庙、盖戏台。

    以农为本,农耕社会推崇“耕、读世家”,家有薄田三、二分,屋有读书声朗朗,最好再出个秀才、举人之类,讨个功名,那就是祖上积了阴德,后辈儿孙身上显灵了,总归是好人家。

    几千年的传统早深入老百姓骨子里。

    而评价一个村庄好坏,村庙大小与戏台档次是最有说服力的建筑物。

    庙会、戏台是小农社会中聚人心、承人文、宣教化的中心。

    要是没了戏台,仅仅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着实过于单调乏味。

    就连鬼子来了也仍然保持着这个风俗。

    如果哪个村能请上有名的戏班驻唱三两天,就连炮楼里的小鬼子都会前来凑热闹。

    参加庙会、看戏是百姓们一年到头难得的聚会、娱乐机会。

    而甚至少抛头露面女人们也可以理直气壮去看戏。

    唱戏却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请戏班子需要村里大户出大头,而且还要挨家挨户集资。

    在这能饿死人的年月,老百姓都在为了生存扎挣。

    除了那些投敌的伪军以及维持会长汉奸们,平原上的村子根本请不起戏班子.

    这一回分区搭台唱戏,立即在附近的十里八乡村里的堡垒户中悄悄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