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第一,张柬之第二。

    就他俩的能力历史地位,百年后谁不说一句陈青兕慧眼识英杰?

    可惜……

    陈青兕自己也无法左右考生们最后的成绩,就算是主考官,在抄录的卷子没有全部评分完毕后,才能解触正卷,确认考生姓名,然后放出榜单。

    对于阅卷官的评分机制,陈青兕并没有更改。

    毕竟这是古代,关于数字上的统计越复杂越容易出错,化繁为简未必不是好事。

    这个时期的阅卷官并不给卷子打详细的分数,而是凭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对应后世就是优、良、中、差。

    每个阅卷官根据自己的标准,给考生的试卷评分,三张卷子,帖经、策问、杂文,谁得的甲多,谁就位列前茅,如同奖牌榜单一样,不计较整体成绩,得甲多之人为先,得甲数量一样,再来看后面的乙、丙的数量。

    如果都一样,就由主考官来决定谁的排名靠前。

    毕竟身为主考官,还是有一定特权的。

    在糊名制出来以前,因为可以看着名字打分,所以会出现行卷巴结考官的习惯。

    现在名字都给糊上了,连字迹都无法辨认。

    阅卷官也只有公允的评分。

    只是两万考生,六万份卷子,每一个阅卷官都要认真批阅,真是辛苦他们了。

    没错!

    <divclass="contentadv">陈青兕作为总揽全局的主考官,并不直接参与阅卷。

    他的最后任务是从一群成绩相近的人卷子里,排出一个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