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见秀人称田佛爷,但毕竟也是杀人无数的战将,朱师熹和张氏岂能不怕,都瑟缩着跪在地上。碰上这样的事情,脾气再好的人也难保不发怒。

    张氏并非田见秀的妾,而是明媒正娶的妻子。闯营中是不允许纳妾的,王瑾在十七世纪论证纳妾不道德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有另一个理由可以阻止纳妾——还有那么多兄弟没有老婆,做头领的怎可纳妾?是以除了赵胜、张天琳这样中途加盟的头领,闯营中是无人纳妾的。

    如果是小妾与人私通,那算不得什么大事,妾的身份很低,闯营中这些武夫对于贞节、名声什么的也不大放在心上,张天琳甚至曾经把自己的一个妾嫁给手下将领。

    可妻子就完全不同了,妻子与人私奔,对任何一个年代的男人来说都可谓奇耻大辱,就连法律都要迁就,历朝历代多有本夫当场格杀通奸男女免罪或减罪的条款。

    闯营各头领的妻子如果私逃,问题更严重,她们几乎都是妇女队的军官,田见秀的妻子张氏因为识字,协助刘宗敏的妻子焦氏执掌文书,她若逃走,等同于军官叛逃。

    假如按照规矩,当直接把朱师熹和张氏二人拖出辕门斩首,还得公布罪状,登记造册,那岂不是当着全军的面羞辱田见秀。王瑾便是再坚持规矩,遇到这事也得让规矩通融。更何况朱师熹和张氏本是原配夫妻,私逃是不对,可动机却是谁都能理解的。当初他们遭遇兵火,因而失散,互相都以为对方已死,张氏改嫁于田见秀,并无任何错处。闯营将领不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道德表演艺术家,都是生死线上挣扎过来的,知道穷人的日子有多难,这点起码的是非还是分得清的。

    所以,这事只能交给田见秀自己处理,李自成和王瑾都未出场,只有发现此事的李友陪同。不过李自成和王瑾指出,张氏经手的文书不过就是点柴米油盐、被服鞋袜的事情,算不得机密。其实从这些东西里,还是能判断出一些有价值的情报的,朱师熹在文书队,也见过一部分涉密的内容。但李自成和王瑾都决定不追究了,就算平日再强调铁面无私,也终究是有七情六欲的凡人,做不到把所有人都灭口。

    田见秀沉默良久,对张氏说:“他所说皆是实情?”过了许久,张氏才点了一下头,田见秀又问:“那你是心甘情愿回他身边?”

    没人回答,田见秀轻叹一声:“行了,不用问我也知道个大概。我虽没什么学问,却也学过两个成语,成人之美、破镜重圆。”

    其实还应该再加上一个——红拂夜奔。三个成语说的都是一个人——隋朝的楚公杨素,讲的是杨素身边的三个女人分别跟别人跑了的故事。但是,杨素毕竟也没把自己的正妻送出去。

    “你没有喜新厌旧,不因我比他有权势而背弃旧夫,这是仁义,好得很。但你也有错,你以我田见秀为何许人?朱先生平素与我少有交道,也还罢了,你与我相处许久,难道不知我的为人?我岂是离散人夫妻之辈。你们就算逃走,兵荒马乱,又如何生活?你二人都见过军中文书,闯营又岂能不追杀你们。事已至此,把你们留在营中自是不成的,直接把你们扔到荒郊野外去,又和杀了你们没什么分别。我已对活阎王说了,把你们调到麻城叶云林手下,那里谁也不识得你们。虽要跋涉千里,但是跟着其他去河南的兄弟一起走,还算比较安全。”

    田见秀的语气和神色都很温和,但说出来的话却惊世骇俗,朱师熹和张氏愣得半晌说不出话来。过了半晌,朱师熹才终于反应过来,重重磕了三个头:“头领大恩,小人永生不忘!”

    此时田见秀倒是面带愠色:“你既是读书人,该自称学生才是。我也不是你爹,你也不是我爹,有什么大人小人。她既是你的浑家,我便还给你,又算得什么恩情了,男儿膝下有黄金,为了这点事情,何须要跪。你我皆是苦人,幸而今日有家可归。你若真念我的好,以后做事多念着比你我更苦之人便是。”

    王瑾早就预料到田见秀会这样做了,自他认识田见秀起,就觉得这是个能颠覆自己世界观的人。

    作为一个十七世纪土生土长的人,田见秀的很多观念却比从二十一世纪来的王瑾更“迂腐”。

    “时值末世,天下板荡,万姓涂炭,阖户死、阖村死、阖县死者不可胜计,于尸山血海、累累白骨中求一生路者,何人不苦?能活得一个便是一个。”田见秀一直是这么说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田见秀的确是仁人,且意志坚定,折而不挠,不到连李自成都死了的地步,绝不会丧失信心。然行仁道虽可以为英雄,做开国功臣却还要靠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