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交往,礼尚往来才是长久之道。你年纪尚幼,以后前程未定,说不得还有需要张县尊照拂之处,这个方子正好可以作为上次借金买地的回礼!”桂五道。

    至于那个“徐师兄”,身份半露未露,明显出身比皇亲国家更显贵,这个方子做回礼也未必有分量。

    倒是张量这里,虽说之前借了金子,可是随后桂重阳也用南京的庄子顶了,算是还上欠款,如今不轻不重地送个回礼正合适。

    桂重阳只有十二岁,骨子里带了几分清高,遇到事情只想要凭自己之力解决。

    要是桂五直接说让他将方子送礼给张量,讨好县令以做庇护,那桂重阳说什么也不会应的;可是“礼尚往来”四个字,却是正让他想起欠下的这个人情。

    不管以后往来如此,之前买地的事,桂重阳也欠张量一个人情。就算南京那边的庄子真的比通州的低价贵,也是一笔是一笔。

    “好,那就给张量送去!”桂重阳立时道。

    至于张量用这方子,是拿来孝敬家中长辈,还是其他,就无需桂重阳操心了。

    只是桂五这里是亲堂叔,像今日这样说上门就上门还没有什么,张量那里就不好直接过去。

    桂重阳便道:“那十五我怕再来,十二、三的时候,五叔帮我递个帖子过去。”

    桂五自是应了,叔侄两个这才正经说起课业来。

    桂五拿了两篇时文出来,上面有圈出来的不足,旁边还有些建议。

    这是桂重阳所写,原来桂五担心他在村塾耽搁了,上次见面时见将袁氏学堂里的作业给桂重阳留了一份,后来桂秋回去稍回镇上,如今是袁先生点评过的。

    因是袁先生在百味香开业时对桂重阳提过得,桂五这样也不算冒昧。反而是桂重阳之前没有放在心上,要不是桂五催促,也不会真的交上来。

    桂重阳接过来仔细看了,倒是收起对袁先生的小觑。

    人人都有一双势利眼,就是显与不显罢了。

    因为知晓袁先生不过是未中举的秀才,桂重阳心里早就默认他教学生比不得县学里的举人们,自然也无法与曾给桂重阳启蒙的文翰林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