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做的效果很好,大部分辞去官职的官吏,在暗线的保护之,离开了京城,前往南京,暗线将这些情报禀报给南京,郑勋睿也达了命令,务必要保护这些人的安全,让他们取道山东前往南京,而且驻扎在山东的郑家军,还派遣了军士保护这些人的安全。
后金鞑子虽然撤离了,可北直隶已经变成了死气沉沉的地方。
紫禁城,乾清宫。
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以及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悉数都集中在这里,他们需要讨论朝廷一步的行动,做出重要的决策。
讨论已经持续了半个时辰的时间,意见依然没有能够统一。
以内阁首辅钱士升为首的一帮人,认为目前的情况之,朝廷的主要精力是平复北直隶各地的创伤,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同时命令淮北的漕运总督府,必须要开始运送漕粮,以维持北方的运转,以内阁次辅杨嗣昌为代表的一帮人,认为朝廷大军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前往河南与山西等地,剿灭以李自成为首的流寇,彻底稳定北方的局势,当然杨嗣昌认为北直隶各地也需要安抚,但围剿和安抚两件事情可以同时进行。
两方的态度没有办法调和,这让朱由检无法做出决定。
朱由检如今最为倚重的是杨嗣昌,对于钱士升等人已经有了一些看法,按说他是应该支持杨嗣昌等人的意见的,不过凭借着朝廷如今的实力,想要大规模的征伐李自成及其麾的流寇,的确存在很大的难度,若是出现再次的失败,朝廷就真的无法支撑了。
朱由检并不是傻瓜,对于自身所处的境地,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争论依旧在持续,就朝廷里面的文武大臣来说,大部分的人是支持钱士升的,认为目前的情况之,北直隶各地需要安抚,需要休养生息,若是这个时候再次引发征战厮杀,朝廷根本就无法维持,老百姓也无法承受。
在这个争论的过程之中,所有人都回避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李自成送来的文书,愿意效忠朝廷,只要能够被册封为大顺王就可以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湘王郑勋睿,郑勋睿在南方所有的做法,完全脱离了朝廷,而且皇上的圣旨和朝廷的敕书,在南方已经没有丝毫的作用,南方一切的事情都是郑勋睿说了算reads();。
这是两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内阁不愿意面对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无法争论清楚。
内阁之所以回避这两个问题,关键还是在于皇上。
皇上的想法,内阁基本是清楚的,迄今为止皇上都不愿意承认面对的失败,认为南方依旧是在朝廷的掌控之,认为李自成只不过是侥幸取得胜利的流寇,甚至认为朝廷最终是能够彻底打败李自成,同时孤立郑勋睿,让郑勋睿不得不降服朝廷。
皇上有了如此偏激的想法,内阁是绝不会去触碰禁区的。
这也就导致了争论迟迟得不到最终的结论,皇上也是无法左右摇摆。
内阁没有能够拿出来最终的决定。
后金鞑子虽然撤离了,可北直隶已经变成了死气沉沉的地方。
紫禁城,乾清宫。
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以及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悉数都集中在这里,他们需要讨论朝廷一步的行动,做出重要的决策。
讨论已经持续了半个时辰的时间,意见依然没有能够统一。
以内阁首辅钱士升为首的一帮人,认为目前的情况之,朝廷的主要精力是平复北直隶各地的创伤,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同时命令淮北的漕运总督府,必须要开始运送漕粮,以维持北方的运转,以内阁次辅杨嗣昌为代表的一帮人,认为朝廷大军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前往河南与山西等地,剿灭以李自成为首的流寇,彻底稳定北方的局势,当然杨嗣昌认为北直隶各地也需要安抚,但围剿和安抚两件事情可以同时进行。
两方的态度没有办法调和,这让朱由检无法做出决定。
朱由检如今最为倚重的是杨嗣昌,对于钱士升等人已经有了一些看法,按说他是应该支持杨嗣昌等人的意见的,不过凭借着朝廷如今的实力,想要大规模的征伐李自成及其麾的流寇,的确存在很大的难度,若是出现再次的失败,朝廷就真的无法支撑了。
朱由检并不是傻瓜,对于自身所处的境地,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争论依旧在持续,就朝廷里面的文武大臣来说,大部分的人是支持钱士升的,认为目前的情况之,北直隶各地需要安抚,需要休养生息,若是这个时候再次引发征战厮杀,朝廷根本就无法维持,老百姓也无法承受。
在这个争论的过程之中,所有人都回避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李自成送来的文书,愿意效忠朝廷,只要能够被册封为大顺王就可以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湘王郑勋睿,郑勋睿在南方所有的做法,完全脱离了朝廷,而且皇上的圣旨和朝廷的敕书,在南方已经没有丝毫的作用,南方一切的事情都是郑勋睿说了算reads();。
这是两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内阁不愿意面对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无法争论清楚。
内阁之所以回避这两个问题,关键还是在于皇上。
皇上的想法,内阁基本是清楚的,迄今为止皇上都不愿意承认面对的失败,认为南方依旧是在朝廷的掌控之,认为李自成只不过是侥幸取得胜利的流寇,甚至认为朝廷最终是能够彻底打败李自成,同时孤立郑勋睿,让郑勋睿不得不降服朝廷。
皇上有了如此偏激的想法,内阁是绝不会去触碰禁区的。
这也就导致了争论迟迟得不到最终的结论,皇上也是无法左右摇摆。
内阁没有能够拿出来最终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