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阅读。
辽西之战对于洪承畴来说是灭顶之灾,对于内阁次辅、兵部尚书陈新甲来说,同样是当头一棒,奉旨在辽西督战的他,一直都在山海关,朝廷大军惨败的消息,他是最早获知的,获知消息的一夜之间,他的头发白了一大半。
辽西大战失败的原因,有贸然的出击,也有洪承畴指挥失误,更是有将帅之间的不和,但这一切都不重要了,如今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阻止皇太极继续对山海关展开进攻,毕竟山海关是北直隶和中原的最后一道屏障,一旦山海关失守,京城将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
几乎是没有什么犹豫,陈新甲就想到了议和,不过这个时候议和,效果究竟如何,后金的皇太极是不是会接受,或者是提出来什么过分的要求等等,陈新甲没有把握,而且这个时候与后金议和,存在巨大的危险,一旦被朝中的大人得知,他陈新甲恐怕是死无葬身之地。
但这个时候不议和,朝廷也没有其他的出路了。
表面上看,朝廷能够调动的大军还不少,包括南方卫所军队,数起来上百万的大军,可谁都知道那些卫所军队已经烂到根子里去了,军士没有丝毫的战斗力,甚至比农民都不如,若是剔除这些因素,实事求是的说,那么朝廷可以调动的军队,总是不足三十万人,其中十余万驻扎在山海关,而大同、宣府、榆林等边关的兵力已经严重不足,能够调遣用来剿灭流寇的大军,就是熊文灿率领的五万人左右了。
辽西之战,让朝廷大军不仅是损失惨重,士气也低到了极点,损失的大军都是朝廷的精锐,若是皇太极率领八旗军继续进攻山海关,朝廷无法应对,陈新甲这个兵部尚书也想不出任何好的办法了。
议和成为了唯一的出路。
万般无奈的陈新甲,在嘱托了监军杜勋和宁远总兵吴三桂等人坚守山海关之后。急匆匆的赶赴京城,与后金议和的大事情,需要皇上做出决断。
陈新甲不会想到,皇太极也想着议和了。
此番的辽西之战。对于大清国来说代价也是沉重的,大军阵亡接近四万人,消耗的粮草不计其数,尽管说攻克了塔山城池,获取了大量的粮食。可这些粮食也仅仅是供八旗军的开销,大清国的老百姓已经难以为继了。
作为大清国的皇帝,皇太极的眼光当然不一样,此番的辽西之战,是为了大清国的未来,故而倾尽全力,可战斗胜利之后,就需要考虑到国力的恢复问题了。
辽西之战已经动摇了大明王朝的根本,这一点皇太极很清楚,但大明王朝的富庶。还是大清国不可能比拟的,故而军事上的胜利,要暂时放到一边去了,现如今最为主要的问题,是从大明朝廷得到更多的钱粮,以恢复大清国的国力。
皇太极不会忘记辽南的郑家军,换位思考,他几乎可以断定郑勋睿的想法,那就是让八旗军和明军拼死的搏杀,一旦战斗进行到关键的时刻。两边都是苟延残喘、实力大为减损的时候,郑勋睿就会动手了,那个时候郑家军从辽南发起全面的进攻,直接威胁到辽阳等地。甚至有可能杀到大清国的都城沈阳去。
皇太极绝不能够冒险,他需要适可而止。
多尔衮、多铎、阿济格、阿巴泰和岳托等人都建议一鼓作气,杀向山海关,这个提议被皇太极直接否决,想要攻下山海关,凭着十余万人。几乎不可能,强行的进攻只能够带来巨大的伤亡,而且只要八旗军真的开始进攻山海关,郑家军就一定会从辽南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到了那个时候,大清国辽西之战的胜果,将毁于一旦。
皇太极心里有数,辽西的重镇锦州、宁远等城池,悉数被八旗军占据,大明朝廷仅仅剩下山海关,这个时候他皇太极提出议和,就算是价码开的高一些,大明朝廷也会被迫答应下来,趁着这个时候,索要大量的钱财,同时要求在辽西开通与中原的互市等等,这一切的条件,就算是崇祯皇帝也不可能拒绝。
辽西之战对于洪承畴来说是灭顶之灾,对于内阁次辅、兵部尚书陈新甲来说,同样是当头一棒,奉旨在辽西督战的他,一直都在山海关,朝廷大军惨败的消息,他是最早获知的,获知消息的一夜之间,他的头发白了一大半。
辽西大战失败的原因,有贸然的出击,也有洪承畴指挥失误,更是有将帅之间的不和,但这一切都不重要了,如今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阻止皇太极继续对山海关展开进攻,毕竟山海关是北直隶和中原的最后一道屏障,一旦山海关失守,京城将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
几乎是没有什么犹豫,陈新甲就想到了议和,不过这个时候议和,效果究竟如何,后金的皇太极是不是会接受,或者是提出来什么过分的要求等等,陈新甲没有把握,而且这个时候与后金议和,存在巨大的危险,一旦被朝中的大人得知,他陈新甲恐怕是死无葬身之地。
但这个时候不议和,朝廷也没有其他的出路了。
表面上看,朝廷能够调动的大军还不少,包括南方卫所军队,数起来上百万的大军,可谁都知道那些卫所军队已经烂到根子里去了,军士没有丝毫的战斗力,甚至比农民都不如,若是剔除这些因素,实事求是的说,那么朝廷可以调动的军队,总是不足三十万人,其中十余万驻扎在山海关,而大同、宣府、榆林等边关的兵力已经严重不足,能够调遣用来剿灭流寇的大军,就是熊文灿率领的五万人左右了。
辽西之战,让朝廷大军不仅是损失惨重,士气也低到了极点,损失的大军都是朝廷的精锐,若是皇太极率领八旗军继续进攻山海关,朝廷无法应对,陈新甲这个兵部尚书也想不出任何好的办法了。
议和成为了唯一的出路。
万般无奈的陈新甲,在嘱托了监军杜勋和宁远总兵吴三桂等人坚守山海关之后。急匆匆的赶赴京城,与后金议和的大事情,需要皇上做出决断。
陈新甲不会想到,皇太极也想着议和了。
此番的辽西之战。对于大清国来说代价也是沉重的,大军阵亡接近四万人,消耗的粮草不计其数,尽管说攻克了塔山城池,获取了大量的粮食。可这些粮食也仅仅是供八旗军的开销,大清国的老百姓已经难以为继了。
作为大清国的皇帝,皇太极的眼光当然不一样,此番的辽西之战,是为了大清国的未来,故而倾尽全力,可战斗胜利之后,就需要考虑到国力的恢复问题了。
辽西之战已经动摇了大明王朝的根本,这一点皇太极很清楚,但大明王朝的富庶。还是大清国不可能比拟的,故而军事上的胜利,要暂时放到一边去了,现如今最为主要的问题,是从大明朝廷得到更多的钱粮,以恢复大清国的国力。
皇太极不会忘记辽南的郑家军,换位思考,他几乎可以断定郑勋睿的想法,那就是让八旗军和明军拼死的搏杀,一旦战斗进行到关键的时刻。两边都是苟延残喘、实力大为减损的时候,郑勋睿就会动手了,那个时候郑家军从辽南发起全面的进攻,直接威胁到辽阳等地。甚至有可能杀到大清国的都城沈阳去。
皇太极绝不能够冒险,他需要适可而止。
多尔衮、多铎、阿济格、阿巴泰和岳托等人都建议一鼓作气,杀向山海关,这个提议被皇太极直接否决,想要攻下山海关,凭着十余万人。几乎不可能,强行的进攻只能够带来巨大的伤亡,而且只要八旗军真的开始进攻山海关,郑家军就一定会从辽南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到了那个时候,大清国辽西之战的胜果,将毁于一旦。
皇太极心里有数,辽西的重镇锦州、宁远等城池,悉数被八旗军占据,大明朝廷仅仅剩下山海关,这个时候他皇太极提出议和,就算是价码开的高一些,大明朝廷也会被迫答应下来,趁着这个时候,索要大量的钱财,同时要求在辽西开通与中原的互市等等,这一切的条件,就算是崇祯皇帝也不可能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