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积歇,就是归纳了客店、仓储、贸易、运输、借贷等等为一体的模式,每一处的城池,俱由帮派负责积歇,那些漕运船只若是不听从帮派之安排,就不要想着能够顺利装船和运送漕粮。”

    “所谓的摊牌,就是帮派的日常开销,俱由漕运船只负责,每年都必须要纳贡,否则就无法顺利的装船和运输漕粮。”

    “所谓的投文过堂,就是每一帮漕运的船只,每到一地,都需要缴纳一定的银子,如此才能够顺利的运输漕粮,否则被帮派卡住了,根本无法运输,一旦漕粮变质,所有损失都是漕运船只自行负责。”

    杨贺说到这里的时候,徐望华的脸色已经有了一些变化,须知他是要具体操心的,如何整治漕运的重任在他的肩上。

    “第二个问题,漕粮的征收存在很大的问题。”

    “漕粮分为三等,运抵京师之后,按照上等中等和下等三种成色验收,上等漕粮称之为精米,每石六两银子的价钱,中等漕粮每石四两银子,下等漕粮每石三两银子。”

    “各地征收漕粮,多少都是固定的,不过如今出现的问题是,官府征收漕粮的时候,有些地方不征收粮食了,改为征收银子,譬如说一家百姓应该纳漕粮一石,则是按照最高标准的精米,征收白银十两,之所以要征收十两白银,是因为漕粮是有损耗的,这些损耗全部由百姓承担,征收银子之后,交给商贾负责筹集漕粮。”

    “每年征收的漕粮,可能是问题最大的,征收的漕粮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衿米,是南方士大夫阶层应该缴纳的漕粮,数量很少,第二类称之为科米,是举人、监生和秀才等有功名之人应该缴纳的,数量同样不多,这两类漕粮,按照规矩征收。”

    “第三类统称为讼米,乃是地痞无赖和讼棍等人应该缴纳的漕粮,同样不敢多收。”

    “这三类的漕粮,征收的时候,不问成色,不管份量,照单全收。”

    “第四类称之为浮收,乃是针对寻常百姓的,征收的数量就不一样了,一石粮食的数额,按照两石的数额征收,百姓不敢反抗,唯有老老实实缴纳。”

    “漕粮八成以上都是百姓承担的,如此一来,这里面就出现了很大的漏洞。”

    杨贺说到这里的时候,徐望华的脸色有些发白,他很清楚,想要整治漕运,绝非小事情,因为这些黑幕,已经形成了利益链条,牵涉其中的人太多了,背后的力量是不用说的。

    “第三个问题,专营漕运。”

    “所谓专营漕运,就是说漕运的船只,悉数为帮派所控制,前面说到的投文过堂,与这专营漕运就有着很大的关系了。”

    “漕运船只为商贾所有,得到总督府的同意之后,即可从事漕运事宜,帮派之大小,也就是以控制漕运船只多少为实际力量,控制的漕运船只越多,力量越大,譬如说排名第一的山阴帮,因为占据了最为有利的地势,故而力量最为壮大。”

    “每一帮的漕运船只,数量不等,多达上百艘,少的也有三十艘以上,漕运船只有大有小,大的可以装一千石漕粮,小的可以装四百石漕粮,按照每一帮漕运船只的数量和运送漕粮的多少,必须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计算下来大概在五百两到一千两银子左右,也就是说每一艘漕运的船只,至少需要承担十多两银子的投文过堂的费用,这还没有计算到每一个码头孝敬帮派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