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好事情,杨彝和顾梦麟在苏州甚至是南方,都是有着一定影响的。

    让郑勋睿更多的结交读书人,这也是杨廷枢的愿望。

    三人进入郑勋睿的房间,杨彝说明来意之后,郑勋睿很快开口了。

    “子常兄和麟士兄一同游历,求之不得,如此在下可以向两位讨教学识了,这不是在下谦虚,在下早就说过,诗词歌赋表现的只是纸上之功夫,如今之情势下,展现能力并非是在这些方面的,二位兄长阅历丰富,知晓很多世事人情,这都是在下所缺乏的,故而是真心诚意向二位兄长请教的。”

    杨彝和顾梦麟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他们早就感觉到郑勋睿的气度不一般,不骄不躁,就是身处巅峰也能够表现出来自如和克制,此次他们提出来的要求,表面上看有攀附的嫌疑,被郑勋睿如此的解释,倒是变成了人家有求于他们了。

    如此顾及他人之颜面,表现在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身上,很不简单了。

    过了好一会,杨彝才开口说话。

    “清扬兄之气度,在下深感佩服,这一路上需要向清扬兄学习的地方很多,能够每日里切磋交流,也是一大幸事。”

    顾梦麟很少开口说话,跟随去游历的想法,是杨彝提出来的,从朋友的角度出发,他不好拒绝,但是也感觉到不是很合适,虽说读书人结伴出去游历的事情比比皆是,可杨廷枢和郑勋睿早就做好了安排,他们突然的插进来,肯定会让别人不方便的。

    不过郑勋睿表现出来的气度,还是让他惊讶和佩服。

    事情很快确定下来,几人商定,翌日卯时离开苏州,前往常州。

    杨彝和顾梦麟离开之后,杨廷枢的脸上带着微笑,看来是对两人的加入高兴的,有一层意思大家都没有说破,那就是杨彝和顾梦麟显然是佩服郑勋睿的,跟随游历,表明上看是出于学识方面的探讨,其实还是有结交的意思。

    看着杨廷枢脸上的笑容,郑勋睿内心叹气,看样子杨廷枢还是太年轻了,有有些事情根本就没有看透,没有认识到人心之复杂。

    既然是情同手足的好朋友,既然决定让杨廷枢成为自己的死党,有些话就要说出来,这样也有助于杨廷枢分析事情,日后做事情的事情,能够更多的思考利弊。

    “淮斗兄,子常和麟士二位兄台,在我的印象之中,名气都很大,都在仲伯之间吧。”

    “是啊,他们的学识都是很不错的。”

    “从年纪上面来说,他们比我们年长很多,刚刚我也说过了,撇开文采不说,社会阅历方面,他们比我们要强上好多倍,如此的情况之下,他们跟随我们游历,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