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八月,气候变得异常,郑勋睿来到延绥也有三个年头了,对于这里的气候有了大致的了解,延绥各地春季是旱季,雨水很少,五月到九月是主要的降雨季节,至于说崇祯四年闰十一月的大雪,那是意外,可是今年的气候的确异常,从八月到九月,一滴雨都没有落下,这样的情况,崇祯元年出现过,导致了崇祯二年的大旱和饥荒。
老军户的话应验了,郑勋睿几乎可以肯定,又一次大的气候灾害到来了,尽管说延绥各地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决不能够因为有准备了,就可以忽略即将到来的再一次的大灾害。
一直到九月底,气候渐渐变得寒冷,延绥各地以及山西等地的商贾,运送来了大量的粮食,按照四两五钱银子的价格,卖给了巡抚衙门三十万石的粮食,其中十万石粮食运送到了延安府,五万石粮食运送到了庆阳府,十五万石运送到了郑家军军营,郑锦宏和洪欣涛两人,和蒙古部落的联系和交易也全部搞定了,银两的开支基本持平,郑家军仅仅拿出了十五万两白银,就赚到了二十五万石粮食,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交易了,至于说战马的交易,暂时停止了,短短两年的时间,蒙古部落提供了伍仟伍佰匹乌珠穆沁马,短时间之内,他们再也无法提供更多的战马了。
粮食全部运抵的时候,巡抚衙门进行了一次详细的统计,延安府存粮是最多的,存粮达到了四十七万石,庆阳府的存粮有十一万石,郑家军军营存粮达到了三十八万石,榆林总兵府的存粮有八万石,按照这样的计算,延绥各地存粮的总数,已经超过百万石了,这些存粮,对于应付来年的饥荒,是有着决定性作用的。
仅仅延绥各地,不需要这么多的存粮,毕竟老百姓家里还有存粮,巡抚衙门和知府衙门,以及州县衙门早就下发告示,不准民间有粮食交易的行为,之能够交易菜蔬等,粮食必须要留下来,其实从八月开始的异常气候,已经让不少的百姓明白,来年的年份恐怕不好,粮食必须要存下来。
十月是冬小麦开始播种的季节,巡抚衙门给延安府、庆阳府和总兵府专门下达了文书,要求各地严格控制冬小麦的播种面积,不能够大面积的播种,免得因为干旱导致冬小麦没有任何的收成,尽管说各地都存有应对干旱的雨水,但这些存储下来的水,能够灌溉的面积是不大的,再说干旱来临,吃水大部分也要依靠这些储存下来的雨水。
下发文书之后,郑勋睿不放心,专门请来了文震孟和董功明。
董功明在陕西的时间不断了,对这里的气候也是了解的,接到了巡抚衙门拨付的五万石粮食之后,马上明白是什么事情了,所以收到了巡抚衙门的文书之后,迅速的贯彻下去,要求州县必须不折不扣的落实,免得老百姓遭遇更大的损失。
文震亨不是很清楚,毕竟上任的时间不长,同知马祝葵和通判孙启萌认真解释之后,他才明白了一些,将文书下发到州县去了。
郑勋睿同庆阳府知府董功明交谈的时间不是很长,很多的事情,董功明都是清楚的,甚至比他还要熟悉,早就知道应该如何的应对了,只是董功明有些吃惊,这救济亦或是提前准备的事宜,应该是朝廷负责的,想不到巡抚衙门提前做好准备了,庆阳府所辖的地方不大,位于陕西的中部,就算是遭遇到饥荒,外地的流民也不会很多,所以压力不会很大,这一点与延安府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再说老百姓有一定的存粮,府库里面有了十一万石的粮食,足够应对来年的灾荒了。
郑勋睿重点是和文震亨交谈。
文震亨一直都是在京城做官,而且大都是在朝廷部门,对下面的事情,不一定特别了解,尽管说有为官的经验,可是基层的很多事情,那是需要认真学习的,再说文震亨上任的时间不长,面对即将到来的灾荒,稍微有没有做好的地方,就可能引发巨大的震荡。
文震孟进入厢房,看见了桌上的地图,有些奇怪,仔细可能了地图之后,文震亨的脸色微微有些变化,这是一封延绥各地的地图,上面清楚标记了能够进入延绥各地的流民的情况,主要还是山西太原府、平阳府,陕西的西安府、平凉府,河南的河南府、怀庆府,四川的保宁府、夔州府等地,文震亨很清楚,要是遇见灾荒,这些地方的流民悉数涌入延绥,那延绥各地肯定是崩溃,根本无法应对的。
“清扬,你是怎么判断出来,明年可能遭受到饥荒啊。”
“三太爷,本地的很多老军户,还有老农,是熟悉气候情况的,他们因为遭遇了太多的灾荒,是特别注意气候的,我到陕西之后,同样是关注气候情况的,这关乎到百姓的死活,不能够有丝毫的疏忽,从八月份开始,一直到九月份,足足两个月的时间,滴雨未落,这样的情形,崇祯元年出现过,结果二年的******,导致延绥各地大乱。”
文震亨点点头。
“知道了,马大人和孙大人也是这样说的,说是巡抚衙门的文书,必须要坚决执行的。”
老军户的话应验了,郑勋睿几乎可以肯定,又一次大的气候灾害到来了,尽管说延绥各地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决不能够因为有准备了,就可以忽略即将到来的再一次的大灾害。
一直到九月底,气候渐渐变得寒冷,延绥各地以及山西等地的商贾,运送来了大量的粮食,按照四两五钱银子的价格,卖给了巡抚衙门三十万石的粮食,其中十万石粮食运送到了延安府,五万石粮食运送到了庆阳府,十五万石运送到了郑家军军营,郑锦宏和洪欣涛两人,和蒙古部落的联系和交易也全部搞定了,银两的开支基本持平,郑家军仅仅拿出了十五万两白银,就赚到了二十五万石粮食,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交易了,至于说战马的交易,暂时停止了,短短两年的时间,蒙古部落提供了伍仟伍佰匹乌珠穆沁马,短时间之内,他们再也无法提供更多的战马了。
粮食全部运抵的时候,巡抚衙门进行了一次详细的统计,延安府存粮是最多的,存粮达到了四十七万石,庆阳府的存粮有十一万石,郑家军军营存粮达到了三十八万石,榆林总兵府的存粮有八万石,按照这样的计算,延绥各地存粮的总数,已经超过百万石了,这些存粮,对于应付来年的饥荒,是有着决定性作用的。
仅仅延绥各地,不需要这么多的存粮,毕竟老百姓家里还有存粮,巡抚衙门和知府衙门,以及州县衙门早就下发告示,不准民间有粮食交易的行为,之能够交易菜蔬等,粮食必须要留下来,其实从八月开始的异常气候,已经让不少的百姓明白,来年的年份恐怕不好,粮食必须要存下来。
十月是冬小麦开始播种的季节,巡抚衙门给延安府、庆阳府和总兵府专门下达了文书,要求各地严格控制冬小麦的播种面积,不能够大面积的播种,免得因为干旱导致冬小麦没有任何的收成,尽管说各地都存有应对干旱的雨水,但这些存储下来的水,能够灌溉的面积是不大的,再说干旱来临,吃水大部分也要依靠这些储存下来的雨水。
下发文书之后,郑勋睿不放心,专门请来了文震孟和董功明。
董功明在陕西的时间不断了,对这里的气候也是了解的,接到了巡抚衙门拨付的五万石粮食之后,马上明白是什么事情了,所以收到了巡抚衙门的文书之后,迅速的贯彻下去,要求州县必须不折不扣的落实,免得老百姓遭遇更大的损失。
文震亨不是很清楚,毕竟上任的时间不长,同知马祝葵和通判孙启萌认真解释之后,他才明白了一些,将文书下发到州县去了。
郑勋睿同庆阳府知府董功明交谈的时间不是很长,很多的事情,董功明都是清楚的,甚至比他还要熟悉,早就知道应该如何的应对了,只是董功明有些吃惊,这救济亦或是提前准备的事宜,应该是朝廷负责的,想不到巡抚衙门提前做好准备了,庆阳府所辖的地方不大,位于陕西的中部,就算是遭遇到饥荒,外地的流民也不会很多,所以压力不会很大,这一点与延安府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再说老百姓有一定的存粮,府库里面有了十一万石的粮食,足够应对来年的灾荒了。
郑勋睿重点是和文震亨交谈。
文震亨一直都是在京城做官,而且大都是在朝廷部门,对下面的事情,不一定特别了解,尽管说有为官的经验,可是基层的很多事情,那是需要认真学习的,再说文震亨上任的时间不长,面对即将到来的灾荒,稍微有没有做好的地方,就可能引发巨大的震荡。
文震孟进入厢房,看见了桌上的地图,有些奇怪,仔细可能了地图之后,文震亨的脸色微微有些变化,这是一封延绥各地的地图,上面清楚标记了能够进入延绥各地的流民的情况,主要还是山西太原府、平阳府,陕西的西安府、平凉府,河南的河南府、怀庆府,四川的保宁府、夔州府等地,文震亨很清楚,要是遇见灾荒,这些地方的流民悉数涌入延绥,那延绥各地肯定是崩溃,根本无法应对的。
“清扬,你是怎么判断出来,明年可能遭受到饥荒啊。”
“三太爷,本地的很多老军户,还有老农,是熟悉气候情况的,他们因为遭遇了太多的灾荒,是特别注意气候的,我到陕西之后,同样是关注气候情况的,这关乎到百姓的死活,不能够有丝毫的疏忽,从八月份开始,一直到九月份,足足两个月的时间,滴雨未落,这样的情形,崇祯元年出现过,结果二年的******,导致延绥各地大乱。”
文震亨点点头。
“知道了,马大人和孙大人也是这样说的,说是巡抚衙门的文书,必须要坚决执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