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结束,感谢诸位读者大大的支持。)
吴伟业这次被带到了东林书屋。
看见门檐上面东林书屋四个大字,吴伟业愣住了,这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按说东林党人处处算计和对付郑勋睿,身为漕运总督的郑勋睿,难道还能够每天看着东林书屋四个大字,这需要多大的忍耐力和毅力,这需要多大的胸怀。
这一刻,吴伟业忽然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他毕竟是学识渊博的读书人,殿试二甲的第一名,而且这些年的心思,大都在钻研学识方面,通过大量阅读史书,对于权力方面的博弈和争斗,有了一些不一样的认识。
郑勋睿绝不是钱士升和侯询所认识的那类人,其志向不可预估,人说宰相肚里好撑船,郑勋睿的心胸也许是大海、是整个的大明天下。
带着这样的心境,进入到东林书屋的时候,吴伟业对着郑勋睿稽首行礼。
“下官拜见大人。”
郑勋睿的脸上本来是带着微笑的,看见吴伟业如此大礼伺候,连忙走上前去,扶住了吴伟业。
“吴大人,我早说过了,你我是同年,不必要如此的拘泥于礼节,尽管随便一些。”
“这是下官必须要做的,这些天的时间,下官看了淮北不少的地方,有着太多的感慨,几句话是难以说清楚的,下官只能够说,淮北与大明其他地方都是不一样的,若是我大明的府州县,都能够像淮北这样,不应该存在有流寇,后金也绝不敢觊觎。”
郑勋睿看着吴伟业,暂时没有开口,一直以来,对于吴伟业,他的感受还是有些不一样,当初在秦淮河。为了柳如是的事情,吴伟业的表现与张溥等人完全不一样,还包括他与吴伟业之间的诸多接触,应该说吴伟业的品性是很不错的。不盲从,愿意思考问题,而且对权势不是特别的迷恋。
吴伟业坐下之后,接着开口了。
“下官此番巡按淮北,按照圣旨的要求。是为了山阴县县令李岩和红娘子的事宜,大人不一定知道其中的细节,下官临行之前,朝中有大人专门吩咐了,不仅仅要调查李岩的事宜,还需要了解淮北其他更多的事宜,包括淮北没有按照圣旨之要求征收赋税,洪门收取商贾的保护费等等事宜,其实下官也明白这样做的意思,若是将这些调查的事宜奏报上面。后面肯定会跟着发生一系列的事情。”
“这些天下官认真思索了,决定实事求是,大人将淮北治理的井井有条,可谓是大明之世外桃源,若是这样的地方也要遭遇到某些大人的插手,那大明还有什么希望,大人曾经在京城听说过对大人之议论,有一种说法,说大人是大明之中流砥柱,那个时候下官还不是很服气。想在看来,下官真的是井底之蛙了。”
“下官在京城,屡次陷入到争斗和博弈之中,见到了太多。也正是这些事情,让下官感觉到厌倦,身为朝廷官员,不能够真正的做事情,不能够为百姓谋福祉,总是在争来斗去。为了一己之私利,哪管百姓之死活,其实这流寇泛滥,依照下官的看法,就是朝廷之责任,若不是将百姓逼得没有活路,谁愿意造反,若是大明各地都如同淮北这样,以百姓的利益为重,尽管不可能照顾到每一户的百姓,但只要让百姓感受官府是为他们做事情的,怎么可能有人造反。”
“这些天,下官想到了很多,为之前的很多作为可笑,可算是幼稚,进入朝廷八年时间,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好,反而有了助纣为虐的感觉,下官甚至想到了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的诸多事宜,难道东林党人标榜的一心为了天下,真的做到了吗,下官看不一定,反而是一心为了自身的利益,一心为了谋求权势,看到了淮北的诸多情形,下官相信,大人才是一心为了百姓,可笑的是,有些人还想着在这方面做文章,来弹劾大人,恐怕他们到淮北来看了,真的是无地自容。”
。。。
吴伟业这次被带到了东林书屋。
看见门檐上面东林书屋四个大字,吴伟业愣住了,这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按说东林党人处处算计和对付郑勋睿,身为漕运总督的郑勋睿,难道还能够每天看着东林书屋四个大字,这需要多大的忍耐力和毅力,这需要多大的胸怀。
这一刻,吴伟业忽然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他毕竟是学识渊博的读书人,殿试二甲的第一名,而且这些年的心思,大都在钻研学识方面,通过大量阅读史书,对于权力方面的博弈和争斗,有了一些不一样的认识。
郑勋睿绝不是钱士升和侯询所认识的那类人,其志向不可预估,人说宰相肚里好撑船,郑勋睿的心胸也许是大海、是整个的大明天下。
带着这样的心境,进入到东林书屋的时候,吴伟业对着郑勋睿稽首行礼。
“下官拜见大人。”
郑勋睿的脸上本来是带着微笑的,看见吴伟业如此大礼伺候,连忙走上前去,扶住了吴伟业。
“吴大人,我早说过了,你我是同年,不必要如此的拘泥于礼节,尽管随便一些。”
“这是下官必须要做的,这些天的时间,下官看了淮北不少的地方,有着太多的感慨,几句话是难以说清楚的,下官只能够说,淮北与大明其他地方都是不一样的,若是我大明的府州县,都能够像淮北这样,不应该存在有流寇,后金也绝不敢觊觎。”
郑勋睿看着吴伟业,暂时没有开口,一直以来,对于吴伟业,他的感受还是有些不一样,当初在秦淮河。为了柳如是的事情,吴伟业的表现与张溥等人完全不一样,还包括他与吴伟业之间的诸多接触,应该说吴伟业的品性是很不错的。不盲从,愿意思考问题,而且对权势不是特别的迷恋。
吴伟业坐下之后,接着开口了。
“下官此番巡按淮北,按照圣旨的要求。是为了山阴县县令李岩和红娘子的事宜,大人不一定知道其中的细节,下官临行之前,朝中有大人专门吩咐了,不仅仅要调查李岩的事宜,还需要了解淮北其他更多的事宜,包括淮北没有按照圣旨之要求征收赋税,洪门收取商贾的保护费等等事宜,其实下官也明白这样做的意思,若是将这些调查的事宜奏报上面。后面肯定会跟着发生一系列的事情。”
“这些天下官认真思索了,决定实事求是,大人将淮北治理的井井有条,可谓是大明之世外桃源,若是这样的地方也要遭遇到某些大人的插手,那大明还有什么希望,大人曾经在京城听说过对大人之议论,有一种说法,说大人是大明之中流砥柱,那个时候下官还不是很服气。想在看来,下官真的是井底之蛙了。”
“下官在京城,屡次陷入到争斗和博弈之中,见到了太多。也正是这些事情,让下官感觉到厌倦,身为朝廷官员,不能够真正的做事情,不能够为百姓谋福祉,总是在争来斗去。为了一己之私利,哪管百姓之死活,其实这流寇泛滥,依照下官的看法,就是朝廷之责任,若不是将百姓逼得没有活路,谁愿意造反,若是大明各地都如同淮北这样,以百姓的利益为重,尽管不可能照顾到每一户的百姓,但只要让百姓感受官府是为他们做事情的,怎么可能有人造反。”
“这些天,下官想到了很多,为之前的很多作为可笑,可算是幼稚,进入朝廷八年时间,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好,反而有了助纣为虐的感觉,下官甚至想到了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的诸多事宜,难道东林党人标榜的一心为了天下,真的做到了吗,下官看不一定,反而是一心为了自身的利益,一心为了谋求权势,看到了淮北的诸多情形,下官相信,大人才是一心为了百姓,可笑的是,有些人还想着在这方面做文章,来弹劾大人,恐怕他们到淮北来看了,真的是无地自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