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太祚一路向北逃到扶余旧城一带,又汇合了驻守北境的其妻弟梅龙。此时渊太祚加上其弟渊建生部、妻弟梅龙部、陈应龙部等兵马,总计不到两万人。
至于带出的百姓,不超过万人。
凭借这些人马,想战胜隋军,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渊太祚倒是有些光棍意气,既然如此,索性我放弃一切,看你大隋能不能追到这北境荒蛮之地来。
因此渊太祚又让人传令镇守国内城的长子渊产,令其放弃国内城,率领部队向北来此与自己汇合。
众人离开了扶余城,才感受到扶余城的好。
高句丽人虽说也是从这片山林里走出来的民族,可已经离开这里数百年了,根本不熟悉这片土地。他们靠着农业生活,住在城市里,骨子里哪里还有半分游牧民族的习性。
众人俱不习惯游牧生活,军中充斥着悲观的情绪。
渊太祚发现,等待隋军撤退怕是不现实。不等隋军撤走,他们便要死在这片丛林里了。
但前途茫茫,何去何从。
这时部将俞绍先向渊太祚建议,何不向北面的靺鞨人请援,栗末部可是一直对辽东充满了野心。
靺鞨也是东北一个少数民族,先世可追溯到商周时的“肃慎”和战国时的“挹娄”。北魏称“勿吉”,现在叫做“靺鞨”。靺鞨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不太出名,但他后来有两个名字人尽皆知,一个叫做女真或女直,另一个叫做满洲。
靺鞨分为七部,分别为粟末靺鞨(与高句丽相接)、伯咄部(在粟末部之北)、安车骨部(在伯咄部东北)、拂涅部(在伯咄部东)、号室部(在拂涅部东)、黑水部(在安车骨部西北)、白山部(在粟末部东南)。
其中黑水部尤为劲健,是古之肃慎氏。
而栗末部是诸部中最开化的部落,其实力也最为强劲,栗末水(今第二松花江)便是以其族名命名。
高句丽和靺鞨人的关系并不好,历史上扶余国便是靺鞨人灭亡的。双方在扶余国旧地常有争端,双方爆发过多次战争。其扶余城所面对的敌人也是以靺鞨人为主。
因为靺鞨并不统一,而高句丽的实力远强于靺鞨,因此屡屡压着靺鞨人打。
至于带出的百姓,不超过万人。
凭借这些人马,想战胜隋军,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渊太祚倒是有些光棍意气,既然如此,索性我放弃一切,看你大隋能不能追到这北境荒蛮之地来。
因此渊太祚又让人传令镇守国内城的长子渊产,令其放弃国内城,率领部队向北来此与自己汇合。
众人离开了扶余城,才感受到扶余城的好。
高句丽人虽说也是从这片山林里走出来的民族,可已经离开这里数百年了,根本不熟悉这片土地。他们靠着农业生活,住在城市里,骨子里哪里还有半分游牧民族的习性。
众人俱不习惯游牧生活,军中充斥着悲观的情绪。
渊太祚发现,等待隋军撤退怕是不现实。不等隋军撤走,他们便要死在这片丛林里了。
但前途茫茫,何去何从。
这时部将俞绍先向渊太祚建议,何不向北面的靺鞨人请援,栗末部可是一直对辽东充满了野心。
靺鞨也是东北一个少数民族,先世可追溯到商周时的“肃慎”和战国时的“挹娄”。北魏称“勿吉”,现在叫做“靺鞨”。靺鞨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不太出名,但他后来有两个名字人尽皆知,一个叫做女真或女直,另一个叫做满洲。
靺鞨分为七部,分别为粟末靺鞨(与高句丽相接)、伯咄部(在粟末部之北)、安车骨部(在伯咄部东北)、拂涅部(在伯咄部东)、号室部(在拂涅部东)、黑水部(在安车骨部西北)、白山部(在粟末部东南)。
其中黑水部尤为劲健,是古之肃慎氏。
而栗末部是诸部中最开化的部落,其实力也最为强劲,栗末水(今第二松花江)便是以其族名命名。
高句丽和靺鞨人的关系并不好,历史上扶余国便是靺鞨人灭亡的。双方在扶余国旧地常有争端,双方爆发过多次战争。其扶余城所面对的敌人也是以靺鞨人为主。
因为靺鞨并不统一,而高句丽的实力远强于靺鞨,因此屡屡压着靺鞨人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