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文前:元旦前就想要开一本新书。于是决定尝试一下东方玄幻题材。本来写的挺认真,但是越往后写越是觉得自己还是草率了。书中种种还是有挺多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十几万字的时候重新捋了章节,二十万字左右的时候痛下决心决定重写!结果中间还因为删除章节太多被封禁了一回,笑死了。哪怕只有少少的读者也得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不是?哈哈,唧歪几句,请大家多多提意见,多多指教!
“仡瓜爷爷,仡瓜爷爷,你就再讲一个,再讲一个嘛!”
夜色沉沉,
经过好些天浓云暮雨之后,今儿个天公作美,好一个月明星稀、和风煦朗的夏夜!
霜钟山一改前几日的阴郁沉黛,在如此清亮皎洁的月色中,它沉静若一个绝美的处子,那朝向西方的一面斧劈般险峭光滑的鲜红崖壁,虽然没了白天日光下那般明丽的色彩,但正因为罩上了这一层银色光晕的轻纱,反而看起来更加柔和可爱了。
崖壁下端并排均匀分布着三扇黄铜包边对开的朱漆拱形高门。高门厚重森严,左右两扇皆是紧紧闭合,倒是正中那扇打开了半边。透过打开的屋门,原来后面竟是在石壁上凿刻出的充当房舍的洞窟。
走过最右边的洞窟也就七八步的距离,光秃秃的崖壁陡然拔地而上向外凸出厚厚高高的一块,巧匠能工便依山就势,一行傍着山崖直接凿刻而成的窄而陡的石级便攀援向上,一直向右上方的崖壁延伸,接近石崖右边的尽头猛地回过一个之字形的大弯继续攀援向上,直连接到一个带着悬空木质大平台飞檐斗拱的宫殿式建筑之外。
那木质的大平台仅靠着几根斜撑在石崖上的粗木柱子和三角支撑托起,年久日长从下向上看去总有点飘摇不稳的担心。倒是那宫殿式建筑,紧贴在崖壁上,结实坚固、气势恢宏。门梁正中挂着一个蓝底儿白字的匾额,上面端端正正地书写着“霜钟殿”三个大字。白色的字体仿似被月光勾出了魂灵,灼灼地生出了异样的光华。
房舍中通明的烛光此刻正从半开的大门以及各种雕花镂空中泄出,不偏不倚正照亮了前方泥土平台上的一张带有六个石鼓凳的石头圆桌。圆桌的一侧一棵不知道长了多少年粗大的歪脖子翠柏。若是烈日炎炎的白天,这树便能如华盖一般恰好为这石桌凳提供了完美的荫庇。不过在今晚这绝美的月色中,这“华盖”反而略显的有点多余。
一个须发皆是花白的棕黄布衣老者背对着门扇端坐着,背后黄色的烛光让他的花白的头发仿佛染上了金色的光晕,石桌上,他的影子中,两个白色的盘盏并排放着,一盘是盐焗的花生豆,另一盘则是几块红红白白方形点心。
老者的旁边和对面分坐着四个大大小小年龄不一、衣着服饰各色但却均是高髻木簪道门打扮的小孩子。
右手边紧挨着老者身着翠绿薄衫的女童,手中拿着一块白色的点心,一张还带着婴儿肥的小脸一半陷在阴影中,另一半在烛光的映照下看得清晰。只见这孩子面若初雪、樱点丹唇、腮染薄霞,还有那乌黑密长的睫毛,浮云遮月般地让她那一双明亮清澈的眸子若隐若现,那眼神总有一点湿漉漉的忧郁,江南烟雨般地让人忍不住心生怜爱。
挨着这漂亮女童的是一个看起来比她大了不少的男孩。这少年一身白衣,更衬出他黧黑的面庞。他高鼻深目,双唇线条清晰,五官颇有雕刻般的立体感。或许年龄尚小还未长开,肩膀显得窄而瘦削。不过他却精神矍铄、目光炯炯,仿佛在这月夜中,他眼眸中的光彩也想要和天上的星辰们媲美。他把胳膊放在石桌上,半截手臂从白色衣袖中露出,古铜色的皮肤,硬而结实的肌肉还有手臂前端那一双和手臂粗细一点也不协调且粗糙的大手,总让人生出些和他这年龄不相称的感觉。
这与他身旁隔了一个凳子坐着的黄衣少年很不一样。这个黄衣少年,肤白而清秀,眼睛很大,眼神温和而干净。说起来论长相似乎比白衣少年更胜一筹,不过比起白衣少年的强健他看起来却显得更文弱了一些。这黄衣少年手里握着一卷蓝皮草纸的民间话本册子,瘦削的肩膀,细胳膊细腿,虽然个子在几个人中最高,但是单薄的样子让他看起来似乎比白衣少年还要弱小了不少。
闹着让“仡瓜爷爷”再讲故事的这位,便是一边挨着黄衣少年一边挨着老者左手边的一个粉衣小姑娘。这姑娘胖胖乎乎,约么比绿衣女孩稍大一点,不过也就八九岁的样子。这姑娘生得可爱又有趣。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她身体偏胖的缘由,看起来仿佛所有用来组成她的零件都是圆溜溜的。比如说:圆圆的脸盘、圆圆的眼,圆圆的鼻头,圆圆的嘴,圆圆的肩膀,圆滚滚的胳膊腿儿……不过她现在嘟着小嘴闹人的样子简直可爱到让人无法拒绝。
石崖下平场外面,千年流转的千回河静静地流淌,流水单调的声音久而久之便让人生出一丝声响也没有的错觉。
小胖姑娘在闹着继续听故事,白衣男孩也在这边开始求情。
“仡瓜爷爷,仡瓜爷爷,你就再讲一个,再讲一个嘛!”
夜色沉沉,
经过好些天浓云暮雨之后,今儿个天公作美,好一个月明星稀、和风煦朗的夏夜!
霜钟山一改前几日的阴郁沉黛,在如此清亮皎洁的月色中,它沉静若一个绝美的处子,那朝向西方的一面斧劈般险峭光滑的鲜红崖壁,虽然没了白天日光下那般明丽的色彩,但正因为罩上了这一层银色光晕的轻纱,反而看起来更加柔和可爱了。
崖壁下端并排均匀分布着三扇黄铜包边对开的朱漆拱形高门。高门厚重森严,左右两扇皆是紧紧闭合,倒是正中那扇打开了半边。透过打开的屋门,原来后面竟是在石壁上凿刻出的充当房舍的洞窟。
走过最右边的洞窟也就七八步的距离,光秃秃的崖壁陡然拔地而上向外凸出厚厚高高的一块,巧匠能工便依山就势,一行傍着山崖直接凿刻而成的窄而陡的石级便攀援向上,一直向右上方的崖壁延伸,接近石崖右边的尽头猛地回过一个之字形的大弯继续攀援向上,直连接到一个带着悬空木质大平台飞檐斗拱的宫殿式建筑之外。
那木质的大平台仅靠着几根斜撑在石崖上的粗木柱子和三角支撑托起,年久日长从下向上看去总有点飘摇不稳的担心。倒是那宫殿式建筑,紧贴在崖壁上,结实坚固、气势恢宏。门梁正中挂着一个蓝底儿白字的匾额,上面端端正正地书写着“霜钟殿”三个大字。白色的字体仿似被月光勾出了魂灵,灼灼地生出了异样的光华。
房舍中通明的烛光此刻正从半开的大门以及各种雕花镂空中泄出,不偏不倚正照亮了前方泥土平台上的一张带有六个石鼓凳的石头圆桌。圆桌的一侧一棵不知道长了多少年粗大的歪脖子翠柏。若是烈日炎炎的白天,这树便能如华盖一般恰好为这石桌凳提供了完美的荫庇。不过在今晚这绝美的月色中,这“华盖”反而略显的有点多余。
一个须发皆是花白的棕黄布衣老者背对着门扇端坐着,背后黄色的烛光让他的花白的头发仿佛染上了金色的光晕,石桌上,他的影子中,两个白色的盘盏并排放着,一盘是盐焗的花生豆,另一盘则是几块红红白白方形点心。
老者的旁边和对面分坐着四个大大小小年龄不一、衣着服饰各色但却均是高髻木簪道门打扮的小孩子。
右手边紧挨着老者身着翠绿薄衫的女童,手中拿着一块白色的点心,一张还带着婴儿肥的小脸一半陷在阴影中,另一半在烛光的映照下看得清晰。只见这孩子面若初雪、樱点丹唇、腮染薄霞,还有那乌黑密长的睫毛,浮云遮月般地让她那一双明亮清澈的眸子若隐若现,那眼神总有一点湿漉漉的忧郁,江南烟雨般地让人忍不住心生怜爱。
挨着这漂亮女童的是一个看起来比她大了不少的男孩。这少年一身白衣,更衬出他黧黑的面庞。他高鼻深目,双唇线条清晰,五官颇有雕刻般的立体感。或许年龄尚小还未长开,肩膀显得窄而瘦削。不过他却精神矍铄、目光炯炯,仿佛在这月夜中,他眼眸中的光彩也想要和天上的星辰们媲美。他把胳膊放在石桌上,半截手臂从白色衣袖中露出,古铜色的皮肤,硬而结实的肌肉还有手臂前端那一双和手臂粗细一点也不协调且粗糙的大手,总让人生出些和他这年龄不相称的感觉。
这与他身旁隔了一个凳子坐着的黄衣少年很不一样。这个黄衣少年,肤白而清秀,眼睛很大,眼神温和而干净。说起来论长相似乎比白衣少年更胜一筹,不过比起白衣少年的强健他看起来却显得更文弱了一些。这黄衣少年手里握着一卷蓝皮草纸的民间话本册子,瘦削的肩膀,细胳膊细腿,虽然个子在几个人中最高,但是单薄的样子让他看起来似乎比白衣少年还要弱小了不少。
闹着让“仡瓜爷爷”再讲故事的这位,便是一边挨着黄衣少年一边挨着老者左手边的一个粉衣小姑娘。这姑娘胖胖乎乎,约么比绿衣女孩稍大一点,不过也就八九岁的样子。这姑娘生得可爱又有趣。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她身体偏胖的缘由,看起来仿佛所有用来组成她的零件都是圆溜溜的。比如说:圆圆的脸盘、圆圆的眼,圆圆的鼻头,圆圆的嘴,圆圆的肩膀,圆滚滚的胳膊腿儿……不过她现在嘟着小嘴闹人的样子简直可爱到让人无法拒绝。
石崖下平场外面,千年流转的千回河静静地流淌,流水单调的声音久而久之便让人生出一丝声响也没有的错觉。
小胖姑娘在闹着继续听故事,白衣男孩也在这边开始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