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地方自治,是为地方自行选举议会和行政官员,中央不得干预;地方组建国民警卫队,以公民兼职,每周训练,用以保护地方国民之自治,中央军队除了分驻各地的基地外,非经地方邀请,不得擅自进入地方之土;地方自有财政预算和经济发展之计划,中央的开支限于国家统一的国防,中央直属大学和科研机构,跨省铁路,国会和政府机关开支和外交情报开支等,其余地方基础教育,地方医疗保障,地方基础建设,市政和农田水利等,都由各级地方自治政府管理。中央与各省分权,各省与各市分权,各市与各县分权,是为地方自治。”
郑宇点了点头:“先生的地方自治,看来是取自美国的各州自治体制。不过敢问先生,美国各州有宣布加入和脱离联邦政府的自由,以避免联邦通过的重大法令形成多数州侵犯少数州的合理权益。那先生的地方自治,各省是否有脱离和加入政府的自由?”
李达看了看他说道:“有。但目前不能有,可以以后有。”
郑宇更是心中惊讶,看来还真是太低估这个人了。
“目前国家观念还需强化,文化和民族国家的认同,尤其是在很多边疆省份还远远不足。如果很快实行这一政策,很可能导致边疆省份纷纷独立,届时中央势必很难处理,反而会进一步影响其他内地省份。”李达笑了笑,“殿下的忧虑我也有所考虑。我之地方自治并非要求现在实行,也不是一股脑地实行,而是要分时间分阶段,根据情况一步步实施,是随着国家的逐渐强大,国家认同感和凝聚力的加强来推进。但有一条。”
他认真说道:“时间不能拖久。现在政府内部已经有些不好的苗头。如果继续拖延下去,恐怕不但地方自治成为泡影,连目前的开明体制也无法维持,国家又要回到老路。”
郑宇一字一板地说道:“开国气象渐失,先生所言是这个吗?”
李达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缓缓点了点头。
郑宇起身深深一躬。李达急忙站起还礼。
“宇为陛下为国民,谢先生。”郑宇很诚恳地说道,“先生直言国政切中时弊,不以我之身份而媚我,不计直言针砭之祸患,为国尽言,为公而忘身,此古先贤之道也。”
郑宇的佩服是发自内心的。
他知道,这个人虽然还没完全明说,但实际上却是窥破了这治乱循环在体制上的深层根源,那就是权力哲学和官场文化。只要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露出一丝缝隙,腐败就会如同癌症一般扩散开来,蔓延的速度会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快。
郑宇是读过前世那本大名鼎鼎的《潜规则》的。基于吴思对中国历代官场的那一套规矩和惯例的剖析,他对官僚政治的解析已经形成了一个高屋建瓴的方法论,比这个时代的局内人更加洞察秋毫,直指核心。
中国社会的治乱循环,绝非什么土地兼并,根源其实就在官僚体制。中国自秦汉以来,始终就是郡县治理为主的模式,与欧洲世袭分封的领主体制完全不同,因此也根本不存在什么封建社会。从古到今,中国就一直是官僚社会,一切围绕着政府的行政权力打转。古代的中国,官员享有特权,有功名之人不但可以堂而皇之地免税免差,还可以利用官场层层叠叠的关系把负担转嫁走。故而一旦吏治腐败,不但官员上下其手贪污受贿,更会把负担全数转嫁给无权无势的自耕农,逼迫他们把土地贱卖给官绅之家,变为佃农。而更有很多农民,在官吏的盘剥压迫之下不得不破产逃亡,以至相聚为盗。故而所谓土地问题,只是官僚体制的结果,而绝非什么治乱循环的根源。只要这个体制的痼疾不解决,即使给农民均田,最后依然是一样下场,反而打击了农民致富的积极性。
至于所谓开国气象,无非是推翻了原有统治集团的革命者,一方面借鉴了前任统治者的教训,一方面也慑于夺权过程中底层释放出来的激愤,另外也不排除是基于其自身的一些理想和信念,所以能够坚持抵御住了一些诱惑,而多考虑一些国家和民众方面的福祉,对旧有体制进行一些扬弃。在吏治上比起前一代的王朝末世有所改观。
可人毕竟是健忘的,又是有私心的,理想也终究敌不过现实。一旦社会安定下来,民众或忙于温饱或忙于致富,对于政治上的事情也逐渐不闻不问。尤其是中国,“帝力与我何加焉”的思想根深蒂固,换了哪个做皇帝,老百姓还是一样要吃饭。只要不是逼的活不下去了,又有谁会对着皇权和马刀说个“不”字?
这个时候,通过自上而下的权威来进行统治的官员阶层,也自然而然地开始享受起了坐天下统御百姓的快感。官场应酬你兄我弟,上下勾连彼此扶持,也就更是天机恢恢疏而不漏了所谓灭门知县,破家知县,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大家都明白,所以心照不宣。历朝历代的差别,无非是腐化速度的快慢而已。
郑宇点了点头:“先生的地方自治,看来是取自美国的各州自治体制。不过敢问先生,美国各州有宣布加入和脱离联邦政府的自由,以避免联邦通过的重大法令形成多数州侵犯少数州的合理权益。那先生的地方自治,各省是否有脱离和加入政府的自由?”
李达看了看他说道:“有。但目前不能有,可以以后有。”
郑宇更是心中惊讶,看来还真是太低估这个人了。
“目前国家观念还需强化,文化和民族国家的认同,尤其是在很多边疆省份还远远不足。如果很快实行这一政策,很可能导致边疆省份纷纷独立,届时中央势必很难处理,反而会进一步影响其他内地省份。”李达笑了笑,“殿下的忧虑我也有所考虑。我之地方自治并非要求现在实行,也不是一股脑地实行,而是要分时间分阶段,根据情况一步步实施,是随着国家的逐渐强大,国家认同感和凝聚力的加强来推进。但有一条。”
他认真说道:“时间不能拖久。现在政府内部已经有些不好的苗头。如果继续拖延下去,恐怕不但地方自治成为泡影,连目前的开明体制也无法维持,国家又要回到老路。”
郑宇一字一板地说道:“开国气象渐失,先生所言是这个吗?”
李达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缓缓点了点头。
郑宇起身深深一躬。李达急忙站起还礼。
“宇为陛下为国民,谢先生。”郑宇很诚恳地说道,“先生直言国政切中时弊,不以我之身份而媚我,不计直言针砭之祸患,为国尽言,为公而忘身,此古先贤之道也。”
郑宇的佩服是发自内心的。
他知道,这个人虽然还没完全明说,但实际上却是窥破了这治乱循环在体制上的深层根源,那就是权力哲学和官场文化。只要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露出一丝缝隙,腐败就会如同癌症一般扩散开来,蔓延的速度会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快。
郑宇是读过前世那本大名鼎鼎的《潜规则》的。基于吴思对中国历代官场的那一套规矩和惯例的剖析,他对官僚政治的解析已经形成了一个高屋建瓴的方法论,比这个时代的局内人更加洞察秋毫,直指核心。
中国社会的治乱循环,绝非什么土地兼并,根源其实就在官僚体制。中国自秦汉以来,始终就是郡县治理为主的模式,与欧洲世袭分封的领主体制完全不同,因此也根本不存在什么封建社会。从古到今,中国就一直是官僚社会,一切围绕着政府的行政权力打转。古代的中国,官员享有特权,有功名之人不但可以堂而皇之地免税免差,还可以利用官场层层叠叠的关系把负担转嫁走。故而一旦吏治腐败,不但官员上下其手贪污受贿,更会把负担全数转嫁给无权无势的自耕农,逼迫他们把土地贱卖给官绅之家,变为佃农。而更有很多农民,在官吏的盘剥压迫之下不得不破产逃亡,以至相聚为盗。故而所谓土地问题,只是官僚体制的结果,而绝非什么治乱循环的根源。只要这个体制的痼疾不解决,即使给农民均田,最后依然是一样下场,反而打击了农民致富的积极性。
至于所谓开国气象,无非是推翻了原有统治集团的革命者,一方面借鉴了前任统治者的教训,一方面也慑于夺权过程中底层释放出来的激愤,另外也不排除是基于其自身的一些理想和信念,所以能够坚持抵御住了一些诱惑,而多考虑一些国家和民众方面的福祉,对旧有体制进行一些扬弃。在吏治上比起前一代的王朝末世有所改观。
可人毕竟是健忘的,又是有私心的,理想也终究敌不过现实。一旦社会安定下来,民众或忙于温饱或忙于致富,对于政治上的事情也逐渐不闻不问。尤其是中国,“帝力与我何加焉”的思想根深蒂固,换了哪个做皇帝,老百姓还是一样要吃饭。只要不是逼的活不下去了,又有谁会对着皇权和马刀说个“不”字?
这个时候,通过自上而下的权威来进行统治的官员阶层,也自然而然地开始享受起了坐天下统御百姓的快感。官场应酬你兄我弟,上下勾连彼此扶持,也就更是天机恢恢疏而不漏了所谓灭门知县,破家知县,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大家都明白,所以心照不宣。历朝历代的差别,无非是腐化速度的快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