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儿笑:“这是什么意思?我可不懂了。”

    甜酿捏着那衰败的花瓣微微一笑:“就跟他说,他若不明白,以后就再也别来见我。”

    言语说完,辞别苗儿,自己分花拂柳,回了绣阁。

    流光易逝,转眼中秋佳节在即,施少连吩咐人往生意往来各家各处,又往张、况两家亲家都送了螃蟹和新鲜果品,又特别吩咐人,叮嘱了几句,抬着一箩螃蟹和几盆名贵艳菊送去了赵安人家。

    赵安人看着门房送来的礼品,颇有些捉摸不透:“谁家送来的?”

    “是哨子桥的施家,家里两个小厮抬来的,说是前几日他家老夫人听得安人团圆节里爱热闹,要布席,正逢家里船上送货来,不是什么稀罕物事,只图个新鲜,请安人笑纳。”

    赵安人看着地上的东西,和身边婆子说话:“这好端端的...家中哪里缺这些东西,平素也无来往,这如何能收。”

    窈儿正拎着只螃蟹腿儿:“娘,这螃蟹好肥,你前几日不是唠叨买的螃蟹鱼虾都不如金陵的好么?这下倒有好的送来了。”

    又去看那菊花,粉蕊紫瓣,淡雅高洁,是外头少见的品种,窈儿笑道:“这花我喜欢。”

    赵安人亦看看送来的东西,礼节上不高不低,又顺应时令,恰到好处,心头也是满意,让人收拾回了厨房,笑道:“这施老夫人,瞧着慈眉善目的,倒是个通透人。”

    身边伺候的嬷嬷笑道:“这施家铺子生意做得也好,前日里老身去买绒线,正去了他家,各色各等,应有尽有,里头人也多,应酬的伙计半点也未不耐烦,还送了老身一两的线。”

    赵安人“哦”了一声:“只听闻他家开了个生药铺子,如何又是绒线铺又是标船,到底做的是什么营生?”

    恰好那走街串巷,通达人群的梳头婆子也在,笑呵呵道:“听闻这施家是做药材生意起家的,后来开了好大间的生药铺子,还请了大夫义诊,生意兴旺的不得了,后来又连接开了绒线铺,绢绸铺,当铺,听说漕运上还有他家的标船呢,专往钱塘一带贩丝绸,每次那绸布,好几大车都拖不完的。”

    “听起来倒是个富庶之家。”赵安人瞥了眼窈儿,笑道,“我上次瞧见他家的那几个女孩儿,俱生的不错,这样的好人家,想必上门求娶的人趋之若鹜。”

    “他家给的出一笔好嫁妆,也自然要挑好人家的子弟,前头两个定了,后两个姑娘,只等着好婚配,轻易不肯许人的。”

    那梳头婆子呵呵一笑:“说起来,这施家倒也和贵府上沾点亲,还得喊安人一声舅娘哩。”

    赵安人知道那梳头婆子的意思,点点头:“说起来都是亲家,他家行二的那个姑娘,和我那外甥女儿比,也丝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