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卿,五城学堂的学生,将来毕业后又不是要入朝为官,为何要让这所学校成为朝廷的学校?”允熥的神情略有些变化,但随即恢复正常,说道。
“陛下适才还说是在为以后培养辅佐之臣,现下为何会说他们以后不会入朝为官?诸位郡王殿下难道不是要在五城学堂学习如何辅佐陛下与诸位亲王殿下?”
“陈卿,你想差了。大明各处都有私塾教导未考中秀才的童生读书,是否这些私塾也要归于朝廷?在朕看来,五城学堂就是私塾。”
“五城学堂如何能与私塾等同?”
“五城学堂为何不能与私塾等同?私塾所招收的学生为从未进过学的童生,五城学堂招收的学生也仅为十二三岁之人,五城学堂就是一所私塾,只不过这所私塾的学生都是大明宗室或勋贵而已。”
“而且朕要在五城学堂内教授宗室或勋贵子弟的,也并非是治国理政之学。朕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把他们培养成有道德、身体康健、对各方面都有所了解的人,而非官员。他们即使从五城学堂毕业,也不会立即为官,若是为官仍需观政。这与读过私塾之后考中秀才之人一般。现下秀才若是为官,必须考中进士或入国子监上学。”
“由此看来,五城学堂的毕业生与秀才类似,既然童生读书之学为私塾,五城学堂也应当为私塾,不应由朝廷负担起学校的开销。”
陈继看起来被他说服了,虽然他并不认为五城学堂的毕业生前程与秀才一样,但依据允熥的话,五城学堂的性质确实与私塾一样;学费虽然肯定很高,但学生都是勋贵也不差这点儿钱。
可允熥自己知道,他对陈继说的理由,只是借口,并不是真正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允熥想要建立一所自由的学校,真正自由的学校。
适才允熥对陈继说设立学生会,并且由学生推选学生会干事与班长,是为了去行政化,而他当时没有说的是,之所以要去行政化,以及不让五城学堂归属朝廷,就是为了能够建立一所自由的学校。
后世中国的教育制度一向被国人所诟病,就连国家也知道有问题,多次说要改,也确实进行了改革,实行了‘素质教育’,但老百姓们只是发觉用在孩子教育上面的开销越来越大了,可教育制度并没有实质变化,中学生和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仍然很大,大学生,许多大学生,即使成绩不差,仍然学不到多少对工作有用的东西。
而之所以会这样的缘故,就是国家对于学校的控制。
坦白的讲,国家控制学校,未必是出于坏目的。国家其实是很想保证公平的,要尽可能采用一种公平的方式来衡量所有学生,以便让学生们能够通过一种公平的竞争,来选取谁能上中学、大学。
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去掉那些不容易量化的东西,给所有学生发一套标准答案,考试按照标准答案答题。这样一来,从形式上就保证了公平。而学校行政化,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
但问题在于,那些不容易量化的东西,才是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而那些标准答案,除了极少数做学问的人外,其他人都用不到。国家这种教育方式,其实违背了教育真正的目的——顺利就业。不能让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难以顺利就业,再公平又有什么意义?
同时,不同学生的天赋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擅长数学,有些人擅长作文,有些人擅长化学,有些人擅长历史,可最终考试所有人这些科目都要考,那些偏科的人即使自己擅长的科目考的再高,总分上不去也考不上好学校。更何况有些人擅长的就是不可量化的东西,这就更不公平了。比如《哈利波特》里的纳威隆巴顿,他除了草药学其它科目的成绩都比不上赫敏,搁在中国纳威一定是考不上好大学也当不上教授的,反而赫敏能够考上好大学留校任教,但纳威教的草药学肯定比赫敏要好。
另外,国家控制学校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控制学生的思想。其实这是传统通病,历史上张居正不也打击过私人书院?根本原因还是国家要通过控制人的思想维护国家稳定。
“陛下适才还说是在为以后培养辅佐之臣,现下为何会说他们以后不会入朝为官?诸位郡王殿下难道不是要在五城学堂学习如何辅佐陛下与诸位亲王殿下?”
“陈卿,你想差了。大明各处都有私塾教导未考中秀才的童生读书,是否这些私塾也要归于朝廷?在朕看来,五城学堂就是私塾。”
“五城学堂如何能与私塾等同?”
“五城学堂为何不能与私塾等同?私塾所招收的学生为从未进过学的童生,五城学堂招收的学生也仅为十二三岁之人,五城学堂就是一所私塾,只不过这所私塾的学生都是大明宗室或勋贵而已。”
“而且朕要在五城学堂内教授宗室或勋贵子弟的,也并非是治国理政之学。朕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把他们培养成有道德、身体康健、对各方面都有所了解的人,而非官员。他们即使从五城学堂毕业,也不会立即为官,若是为官仍需观政。这与读过私塾之后考中秀才之人一般。现下秀才若是为官,必须考中进士或入国子监上学。”
“由此看来,五城学堂的毕业生与秀才类似,既然童生读书之学为私塾,五城学堂也应当为私塾,不应由朝廷负担起学校的开销。”
陈继看起来被他说服了,虽然他并不认为五城学堂的毕业生前程与秀才一样,但依据允熥的话,五城学堂的性质确实与私塾一样;学费虽然肯定很高,但学生都是勋贵也不差这点儿钱。
可允熥自己知道,他对陈继说的理由,只是借口,并不是真正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允熥想要建立一所自由的学校,真正自由的学校。
适才允熥对陈继说设立学生会,并且由学生推选学生会干事与班长,是为了去行政化,而他当时没有说的是,之所以要去行政化,以及不让五城学堂归属朝廷,就是为了能够建立一所自由的学校。
后世中国的教育制度一向被国人所诟病,就连国家也知道有问题,多次说要改,也确实进行了改革,实行了‘素质教育’,但老百姓们只是发觉用在孩子教育上面的开销越来越大了,可教育制度并没有实质变化,中学生和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仍然很大,大学生,许多大学生,即使成绩不差,仍然学不到多少对工作有用的东西。
而之所以会这样的缘故,就是国家对于学校的控制。
坦白的讲,国家控制学校,未必是出于坏目的。国家其实是很想保证公平的,要尽可能采用一种公平的方式来衡量所有学生,以便让学生们能够通过一种公平的竞争,来选取谁能上中学、大学。
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去掉那些不容易量化的东西,给所有学生发一套标准答案,考试按照标准答案答题。这样一来,从形式上就保证了公平。而学校行政化,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
但问题在于,那些不容易量化的东西,才是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而那些标准答案,除了极少数做学问的人外,其他人都用不到。国家这种教育方式,其实违背了教育真正的目的——顺利就业。不能让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难以顺利就业,再公平又有什么意义?
同时,不同学生的天赋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擅长数学,有些人擅长作文,有些人擅长化学,有些人擅长历史,可最终考试所有人这些科目都要考,那些偏科的人即使自己擅长的科目考的再高,总分上不去也考不上好学校。更何况有些人擅长的就是不可量化的东西,这就更不公平了。比如《哈利波特》里的纳威隆巴顿,他除了草药学其它科目的成绩都比不上赫敏,搁在中国纳威一定是考不上好大学也当不上教授的,反而赫敏能够考上好大学留校任教,但纳威教的草药学肯定比赫敏要好。
另外,国家控制学校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控制学生的思想。其实这是传统通病,历史上张居正不也打击过私人书院?根本原因还是国家要通过控制人的思想维护国家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