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周文,郑轩,你们二人将讲武堂打理的不错。”允熥笑着说道。
“陛下谬赞了。”俞周文马上答道:“这都是当初陛下定下的制度好,臣与郑司务长不过是依照陛下定下的规矩办事。”
“哈哈,要是别的衙门官员这么拍朕的马屁,朕可不会接受。不过讲武堂确实是朕当年亲自设立的学堂,朕还是头一任副校长,这话还当得起。”允熥半开玩笑道。
“俞副校长可不是在拍陛下的马屁。”郑轩也笑着说道:“陛下当初定下的章程不仅严谨,而且诸般事情均考虑在内,臣与俞副校长也不需多动脑子,依照章程办事即可。”
“哎,郑卿你再如此拍马屁,朕可不能接受了。”允熥这次却说道:“当初制定章程时考虑的再多,也总有考虑不到之事。而且管理一座学校可比掌管一个衙门更加困难,不是依照章程办事就行的。你们也不可能如同朕一般。所以你们能将讲武堂管理的不错,功劳朕也都看在眼里。”
“既然有功,朕也不吝惜封赏。不过封赏你们二人之事稍后再说。朕先与你们说一说此次来讲武堂,要吩咐你们的事情。”
说到这里,允熥站起来,透过玻璃窗户看了一眼窗外校场上正在上武艺课的学生。适才他已经在俞周文、郑轩的引导下,带着三个孩子将整个校园都转了一遍,也知道正在上武艺课的是今年刚刚入学没几天的一年级两个班。
“你们觉得,现行的武艺课是好还是不好?”允熥指着窗外正在上课的那两个班,问道。
俞周文与郑轩对视一眼。陛下这话分明是对于现在的武艺课不满意。可现在的武艺课章程也是陛下当年定下的,他们随意批评也不好。
思量片刻,俞周文决定实话实说。“陛下,臣以为武艺课还好。教授武艺课的先生都是京卫军中选出来武艺最高强的军士,他们教授的也不是单打独斗的武艺,而是混战时所用的搏杀之术,十分实用。”
“可是讲武堂培养出来的学生,用得到搏杀之术么?”允熥反问:“讲武堂的学生毕业后不论留在京中还是回地方,最低从五品副千户起步,或在都司、行都司、卫里担任参谋,也是五六品的官职。”
“他们升迁也很容易。担任副千户的,只要卫里出了千户的缺就能升任千户,之后再过几年就能升到卫里当指挥佥事,留在卫里当参谋的也差不多。去了都司、行都司的当参谋的升官更快。”
“而等他们升迁到卫里为将后,哪里还用得着武艺?若是连卫指挥官都要上阵搏杀了,那这一战也该输了,将领会不会武艺都没多少用处。”
“而且现在的武艺课考试方式也不太合适。朕一开始是让他们互相之间比试确定名次,可出身千百户的学生不敢打败出身勋贵的学生,只得改成现在这样以班为一体打分。可这样并不十分妥当。”
“所以朕想对这门课进行改革。”
‘讲武堂毕业的学生升迁快还不是先帝与陛下您偏向的结果。’郑轩在心中想着。从洪武二十八年第一届毕业生在京城和地方任职开始,凡是地方上报上来的升迁名单,讲武堂的毕业生必准,立同样的功劳讲武堂毕业生优先升迁,最近要在都司、行都司里面设立四司,估计又是他们升迁的好机会。
不过郑轩虽然在心中吐槽,但也理解两任皇帝这样做的缘故。讲武堂毕业的学生毕竟在京城上过学,见过皇帝,经受过忠君爱国教育,比起外地从未入过京的武将当然更值得信任。
“陛下谬赞了。”俞周文马上答道:“这都是当初陛下定下的制度好,臣与郑司务长不过是依照陛下定下的规矩办事。”
“哈哈,要是别的衙门官员这么拍朕的马屁,朕可不会接受。不过讲武堂确实是朕当年亲自设立的学堂,朕还是头一任副校长,这话还当得起。”允熥半开玩笑道。
“俞副校长可不是在拍陛下的马屁。”郑轩也笑着说道:“陛下当初定下的章程不仅严谨,而且诸般事情均考虑在内,臣与俞副校长也不需多动脑子,依照章程办事即可。”
“哎,郑卿你再如此拍马屁,朕可不能接受了。”允熥这次却说道:“当初制定章程时考虑的再多,也总有考虑不到之事。而且管理一座学校可比掌管一个衙门更加困难,不是依照章程办事就行的。你们也不可能如同朕一般。所以你们能将讲武堂管理的不错,功劳朕也都看在眼里。”
“既然有功,朕也不吝惜封赏。不过封赏你们二人之事稍后再说。朕先与你们说一说此次来讲武堂,要吩咐你们的事情。”
说到这里,允熥站起来,透过玻璃窗户看了一眼窗外校场上正在上武艺课的学生。适才他已经在俞周文、郑轩的引导下,带着三个孩子将整个校园都转了一遍,也知道正在上武艺课的是今年刚刚入学没几天的一年级两个班。
“你们觉得,现行的武艺课是好还是不好?”允熥指着窗外正在上课的那两个班,问道。
俞周文与郑轩对视一眼。陛下这话分明是对于现在的武艺课不满意。可现在的武艺课章程也是陛下当年定下的,他们随意批评也不好。
思量片刻,俞周文决定实话实说。“陛下,臣以为武艺课还好。教授武艺课的先生都是京卫军中选出来武艺最高强的军士,他们教授的也不是单打独斗的武艺,而是混战时所用的搏杀之术,十分实用。”
“可是讲武堂培养出来的学生,用得到搏杀之术么?”允熥反问:“讲武堂的学生毕业后不论留在京中还是回地方,最低从五品副千户起步,或在都司、行都司、卫里担任参谋,也是五六品的官职。”
“他们升迁也很容易。担任副千户的,只要卫里出了千户的缺就能升任千户,之后再过几年就能升到卫里当指挥佥事,留在卫里当参谋的也差不多。去了都司、行都司的当参谋的升官更快。”
“而等他们升迁到卫里为将后,哪里还用得着武艺?若是连卫指挥官都要上阵搏杀了,那这一战也该输了,将领会不会武艺都没多少用处。”
“而且现在的武艺课考试方式也不太合适。朕一开始是让他们互相之间比试确定名次,可出身千百户的学生不敢打败出身勋贵的学生,只得改成现在这样以班为一体打分。可这样并不十分妥当。”
“所以朕想对这门课进行改革。”
‘讲武堂毕业的学生升迁快还不是先帝与陛下您偏向的结果。’郑轩在心中想着。从洪武二十八年第一届毕业生在京城和地方任职开始,凡是地方上报上来的升迁名单,讲武堂的毕业生必准,立同样的功劳讲武堂毕业生优先升迁,最近要在都司、行都司里面设立四司,估计又是他们升迁的好机会。
不过郑轩虽然在心中吐槽,但也理解两任皇帝这样做的缘故。讲武堂毕业的学生毕竟在京城上过学,见过皇帝,经受过忠君爱国教育,比起外地从未入过京的武将当然更值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