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又是匆匆而过,转眼间已经过去一周,石室洞中的物资,粮食等物已准备的差不多,一周下来,王修也抽空将《马列思想》等书中的精髓部分写了出来,日日夜夜提点教授下,李宁,周琅,李英琼三人已是完本沉浸在这先进于这时代的思想中。

    只到这一日,诸多准备的事情都办妥当后,王修与周琅两人下了山,开始按计划收养一些孤苦孤儿,乞儿。

    这峨眉山是本就是佛家名山胜地,山上庙宇寺观多不胜数,怕是有数百之多,年年都有成千上万善男信女来此祭拜,而这山脚下也汇聚了不少乞儿,流浪儿。

    这些寺庙的和尚主持之类的,也时常布施散粥,名曰:积攒功德。

    百姓自是感恩戴德不已,但这山脚下有许多这些和尚寺庙的佃户却不这么想。

    寺庙下一般都有土地,除了一部分自家种地位,很多时候都会租给山下的村民,那时那租子可不会少要你半分,甚至有的给不起租子的,被大和尚逼的家破人亡的也不是没有。

    这不,刚出山下,王修带着周琅,就遇到了这种事,一位山下的佃户今年的收成不好,家中男人又染了病不幸去世,只留下一对孤儿寡母,交不起租子,有一位山上的寺庙的大和尚出来收租,任凭如何哭诉也是无用,强硬的收回了田地,转给另一家了。

    可怜,这一对孤儿寡母死了男人,又没了田地,那母亲一时想不开,半夜在家徒四壁的屋中上吊了,只留下刚9岁的儿子,没了照养,要么沦为乞丐,要么饿死,要么脸皮厚些,或者有人指点的话,也可以上山当个小沙弥,结果不出这三个。

    或许十多年后,这个9岁小儿又成为了另一个大和尚,也未可知呢。

    “可怜的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周琅面色最善,有老夫子的气质,过去询问。

    这孩子泪泪朦胧的抬起头说:“我,我叫张强。”

    “可愿跟我走,有一个去处,能让你吃饱饭。”

    “恩。”

    于是就是这样,第一个收养的孩子出现了,是9岁的张强,孤儿。

    之后两人又在山下四处搜刮,又找到了一个乞儿。

    天黑之前,一人背着一个,又上了山,来到石室中。

    那乞儿是个女娃儿,10岁多的模样,很是干瘦,其实已经12岁了,来到山上石室后,由李英琼带着她洗漱,恢复了本来模样,还是个长的颇俊的女娃子,只是似乎因为受了大苦,性格也颇为孤僻,不爱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