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在五月十一击溃的侯成魏续、次日一早就彻底探明了敌情。
加上诸葛亮难得熬夜一通宵、根据目前的情况估算对策,按照不同敌情发展分别预案,总算是大致想到了几套“如何在安邑以东领土全部丢失的情况下,接应关羽有序撤退”的计划。
具体到时候执行哪一套,诸葛亮也不好断定,因为他不知道关羽那边现在究竟形势有多困难,不可能铁口直断。所以诸葛亮是把应对各种他想得到的情况的预案大致分类简述,请人给关羽带消息的时候顺路带去。
等于是把传说中才存在的“锦囊妙计”,变成了现实世界中可行的“参谋部作战计划”,有“上中下策”可以选——这个上中下不是按关羽的个人喜好分的,是按照到时候的具体敌我态势分的。
毫无疑问,诸葛亮把锦囊妙计升级到近代德系参谋部模式,正是他师从李素期间学到的东西。毕竟李素不止一次凭借先进理念做“假设敌情有各种情况,我分别做PNABC”的事儿,诸葛亮近距离观察后,也去芜存菁吸收了做事方法。
诸葛亮这几套撤退方案的具体细节,暂时不表,反正有好几套最终是浪费用不上的,说了也是水字。
单说他在十二日中午,就从安邑派出了一小撮密使,都是从典韦身边挑的精锐勇士,让他们负责带信。
为了保密,诸葛亮只是把目前安邑的情况用文字写了下来,至于他帮关羽想的撤退方案,则完全没有流于文字,只是让他们背熟到时候口头转述,这样就算信使半路上被抓了也不会泄密。
选的这些人个个至少是以一当十的武艺,也装备了好马和相对灵活的精良铁甲、斩马剑、弓弩。此外,还每人带了好几个充了气但并不沉重的羊皮囊。
这些皮囊可以在渡黄河的时候,配合少量的木棍绑扎在一起、形成羊皮筏子。
诸葛亮给他们安排的报信路线,是从安邑附近先翻越某些相对平坦的中条山山口、抵达黄河北岸的河东郡大阳县附近。
大阳县目前还在刘备阵营的控制下,张辽还没分兵去打那么偏僻的地方。那地方位于三门峡的北岸,有路可以沟通郡治安邑,只不过崎岖无法行车,只能走人,某些路段骑马也不行,得下马牵着走。
抵达县城之后,这些信使要往下游稍微走二三十里险峻陆路,其中一部分路段都是在三门峡北岸的峭壁上,通过整个峡谷区、以及“中流砥柱”的砥柱山后,黄河两岸地形才会从悬崖变成有滩涂。这时候,这些信使才能伐木扎筏,把羊皮筏子放下去漂流而下。
密使小队的负责人拿到羊皮囊的时候,还好奇地求教:“为何要跋涉山地数十里,带着这些充气羊皮?虽然不重,但体积累赘,翻山不便,怕是容易误事。要在黄河上漂流的话,到时候咱砍伐树木扎筏也来得及,很快的。”
显然他并不是质疑,只是怕累赘误事。
诸葛亮耐心解释:“我已经在你们小队中,安排了两个跟关将军在西北征战过的精兵,这皮筏子怎么用,到时候听他们就是,术业有专攻嘛。
你们河东本地人对这东西不熟,但是关将军和马将军在西北征战时,在兰州就见过氐族蛮王用羊皮筏渡黄河,在银川郡时也见过河西羌用,马将军自己也用过。
加上诸葛亮难得熬夜一通宵、根据目前的情况估算对策,按照不同敌情发展分别预案,总算是大致想到了几套“如何在安邑以东领土全部丢失的情况下,接应关羽有序撤退”的计划。
具体到时候执行哪一套,诸葛亮也不好断定,因为他不知道关羽那边现在究竟形势有多困难,不可能铁口直断。所以诸葛亮是把应对各种他想得到的情况的预案大致分类简述,请人给关羽带消息的时候顺路带去。
等于是把传说中才存在的“锦囊妙计”,变成了现实世界中可行的“参谋部作战计划”,有“上中下策”可以选——这个上中下不是按关羽的个人喜好分的,是按照到时候的具体敌我态势分的。
毫无疑问,诸葛亮把锦囊妙计升级到近代德系参谋部模式,正是他师从李素期间学到的东西。毕竟李素不止一次凭借先进理念做“假设敌情有各种情况,我分别做PNABC”的事儿,诸葛亮近距离观察后,也去芜存菁吸收了做事方法。
诸葛亮这几套撤退方案的具体细节,暂时不表,反正有好几套最终是浪费用不上的,说了也是水字。
单说他在十二日中午,就从安邑派出了一小撮密使,都是从典韦身边挑的精锐勇士,让他们负责带信。
为了保密,诸葛亮只是把目前安邑的情况用文字写了下来,至于他帮关羽想的撤退方案,则完全没有流于文字,只是让他们背熟到时候口头转述,这样就算信使半路上被抓了也不会泄密。
选的这些人个个至少是以一当十的武艺,也装备了好马和相对灵活的精良铁甲、斩马剑、弓弩。此外,还每人带了好几个充了气但并不沉重的羊皮囊。
这些皮囊可以在渡黄河的时候,配合少量的木棍绑扎在一起、形成羊皮筏子。
诸葛亮给他们安排的报信路线,是从安邑附近先翻越某些相对平坦的中条山山口、抵达黄河北岸的河东郡大阳县附近。
大阳县目前还在刘备阵营的控制下,张辽还没分兵去打那么偏僻的地方。那地方位于三门峡的北岸,有路可以沟通郡治安邑,只不过崎岖无法行车,只能走人,某些路段骑马也不行,得下马牵着走。
抵达县城之后,这些信使要往下游稍微走二三十里险峻陆路,其中一部分路段都是在三门峡北岸的峭壁上,通过整个峡谷区、以及“中流砥柱”的砥柱山后,黄河两岸地形才会从悬崖变成有滩涂。这时候,这些信使才能伐木扎筏,把羊皮筏子放下去漂流而下。
密使小队的负责人拿到羊皮囊的时候,还好奇地求教:“为何要跋涉山地数十里,带着这些充气羊皮?虽然不重,但体积累赘,翻山不便,怕是容易误事。要在黄河上漂流的话,到时候咱砍伐树木扎筏也来得及,很快的。”
显然他并不是质疑,只是怕累赘误事。
诸葛亮耐心解释:“我已经在你们小队中,安排了两个跟关将军在西北征战过的精兵,这皮筏子怎么用,到时候听他们就是,术业有专攻嘛。
你们河东本地人对这东西不熟,但是关将军和马将军在西北征战时,在兰州就见过氐族蛮王用羊皮筏渡黄河,在银川郡时也见过河西羌用,马将军自己也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