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简在古代历史悠久,它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书写材料,在纸没有面世之前,上层交涉,政令文书几乎部都是使用竹简进行书写的。

    当然,除了竹简以外,也不是没有其他的书写材料,但是丝帛造价昂贵,家里没矿绝对消耗不起。

    还记得以前那个小故事里说过,东方朔写了一篇文章承献给汉武帝,一共用了三千多片竹简,由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抬进宫中,汉武帝看了两个月才看完……

    这也就意味着,这个世界里竹子的消耗量一定会保持在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值上。

    凌皓若有所思地回头看了看自己后院那一大片竹林……心中五味杂陈,这下子总算是知道古人栽种这东西是干嘛用的了。

    再说,竹简不光要消耗量巨大,而且还得费时费力地用麻绳将竹简一片片串起来,绑在一起,这才能够算是正规的文书,同时,它的重量也是相当惊人的,光是把一捆竹简从左手边挪到右手边就很费力了……时间长了可能还会诱发关节炎啥子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一下秦始皇秦大大那几十年如一日的恐怖臂力了,呃……还有他那恐怖的工作量,据说他每天要批阅的竹简奏章重达两百斤,不批完绝对不睡觉的那种,这时间一长……谁受得了啊。

    顺带感谢一下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大大降低了造纸成本,这才有了后世人人都有纸用的境况。

    看来,于情于理,造纸术的研发工作都得提上日程了……呃,当然,凌皓是不会告诉别人其实是因为自己受不了上厕所没纸的那种痛苦了……

    另外一项道具,连弩制作技术的理论书籍,这可是将来和六国的军备竞赛之中大放异彩的军事装备,因为它,重步兵被彻底踢出军政舞台,因为它,引发了六国的深深忌惮,因为它,华夏的黑科技团体中才有了连发技术……

    当然,连弩的作用也没后世网络上那么夸张的射程和威力,它的主要作用其实是用来洞穿敌人的重型甲胄,以达到杀伤并阻隔敌人快速向己方部队推进的军事目的。

    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弓箭手和弩手的培养周期完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娴熟的弓箭手需要三年左右的培训才能踏上战场,而一个弩手,只需培训三天即可“持证上岗”……

    再来看看弓弩手战斗力的对比,一个娴熟的弓箭手,一分钟大概能够打出五到六支箭矢,而一名培训完成的弩箭手,一分钟大概只能打出两到三支箭矢,虽然攻速只有弓箭的一半左右,但弩手这一军事职业的出现,也标志着连发箭矢科技点的被发现和改进……

    紧接着,能够一次性连发数支箭矢的弩就出现在了战场上,并且不论是箭矢,箭头的改造,威力以及射程都在不断地提升,配合上秦国的流水线生产工艺,秦国的战争机器才能如此快速的碾压六国,实现统一天下的伟大宏图。

    到了汉代,弩箭技术进一步扩大发展,偶然之间发现了铜可以制成使弩的射程更加精确的铜弩机,到了三国时代,诸葛亮在妻子黄月英的辅助下改进了连弩技术,成功制造出能够一次连发十支箭矢的连弩,这也就是后世所津津乐道的“诸葛连弩”的由来。

    所以说,一个看似简单与思路转变之后的小小改动,对于技术生产与研发攻坚的影响是巨大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老人家诚不欺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