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得到的好处,不是说从中学到了什么,而是系统又发奖励了。
旅顺保卫战的胜利,让大明进一步限制建虏成为了可能,系统奖励了甲级窃听种子一颗。
海战的胜利,制海权的获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系统没有忘记,同样奖励了甲级窃听种子一颗。
甚至连李过所部把金州的汉人百姓都救了回来,系统也给了奖励,不过没有甲级,而是乙级窃听种子一颗。
对此,崇祯皇帝很满意,有了窃听种子,就好办事,放心地办事那种。
从洪承畴身上的窃听种子处知道,祖大寿亲自领军出击,策应旅顺之战。如今旅顺的战事算是告一段落了,那祖大寿这边的策应,也就没有必要了。这么想着,他便传了道旨意给洪承畴,让他撤回祖大寿所部。
这么做,也不是担心祖大寿的安。因为在他看来,祖大寿是个老,至少让他去和建虏死战,似乎还做不到;真要遇到危险的话,估计比兔子还跑得快,自己就会缩回宁锦的。而且祖大寿亲自领军,那肯定是精锐,绝对不会是老弱残兵,因此,他的危险性并不高。
当然了,至少崇祯皇帝在目前,就是这么认为的。
因此,旨意发出之后,他就暂时不再去管辽东那边的事情了。
崇祯十三年的大事,银票推广这事,因为盐政革新的原因,有了一个比年初还预料不到的爆发,算是意外之喜吧!估计持续几年之后,朝廷信誉就会有了。
另外,地方都察院的设立,还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中。因为常熟暴乱引起的整顿官场,也让地方都察院的设立,变得顺利了一些,不过就算这样,也多是只在江南那边推进得比较快。
之所以如此,一个是江南那边是上次官场整顿的重点,不少地方官员都被摘了乌纱帽,少了地方上的干扰;另外,江南相对其他地方来说,文风鼎盛,百姓的识字率都远远地高于其他地方。因此,候选官员多,包括都察院中办事的吏员备选也多,自然就顺利多了。
至于各地救灾,抗灾,兴修水利等等事情,崇祯皇帝也还算是满意的。至少灾情预警机制的建立,在这次江南的洪涝灾害中,就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要不然,大明的损失就更大。由此可见,天灾固然可怕,可要是大明上下齐心的话,未必就不能渡过传说中的这个小冰河时期。
不过,如今崇祯皇帝还遇到了另外一个难题。就是朝廷虽然手头有点钱了,可大明的粮食产量却不高。亏了郑芝龙的船队从南洋那边贩卖粮食回大明,要不然的话,有的地方,就算地方官府确实是想救灾的,也没有粮食,还是会出问题。
去年刚下旨国范围内,在非粮田的土地上种植番薯,暂时效果还不大。一个是番薯品种的问题,另外一个,才一年的时间,推广力度还有限,农民也不熟悉种植,这都有一个过程的。不过崇祯皇帝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番薯等非主粮,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补充,减轻朝廷赈灾的压力。
另外,从崇祯皇帝专注救灾之后,他还发现有其他难题。比如说交通问题,粮食要运进灾区,如果有水路可通,那就还好。没有水路的话,就大明如今的陆运速度,大半粮食都要耗在路上了。
因此,崇祯皇帝想着,交通这个事情,也得提上日程,看看怎么改善为好!他来自后世,就更是不能忍受这种缓慢的交通出行。不说飞机吧,只是高速好了,后世开车一天的路程,这个年代至少得走几个月,这么慢的速度,真会死人的啊!
旅顺保卫战的胜利,让大明进一步限制建虏成为了可能,系统奖励了甲级窃听种子一颗。
海战的胜利,制海权的获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系统没有忘记,同样奖励了甲级窃听种子一颗。
甚至连李过所部把金州的汉人百姓都救了回来,系统也给了奖励,不过没有甲级,而是乙级窃听种子一颗。
对此,崇祯皇帝很满意,有了窃听种子,就好办事,放心地办事那种。
从洪承畴身上的窃听种子处知道,祖大寿亲自领军出击,策应旅顺之战。如今旅顺的战事算是告一段落了,那祖大寿这边的策应,也就没有必要了。这么想着,他便传了道旨意给洪承畴,让他撤回祖大寿所部。
这么做,也不是担心祖大寿的安。因为在他看来,祖大寿是个老,至少让他去和建虏死战,似乎还做不到;真要遇到危险的话,估计比兔子还跑得快,自己就会缩回宁锦的。而且祖大寿亲自领军,那肯定是精锐,绝对不会是老弱残兵,因此,他的危险性并不高。
当然了,至少崇祯皇帝在目前,就是这么认为的。
因此,旨意发出之后,他就暂时不再去管辽东那边的事情了。
崇祯十三年的大事,银票推广这事,因为盐政革新的原因,有了一个比年初还预料不到的爆发,算是意外之喜吧!估计持续几年之后,朝廷信誉就会有了。
另外,地方都察院的设立,还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中。因为常熟暴乱引起的整顿官场,也让地方都察院的设立,变得顺利了一些,不过就算这样,也多是只在江南那边推进得比较快。
之所以如此,一个是江南那边是上次官场整顿的重点,不少地方官员都被摘了乌纱帽,少了地方上的干扰;另外,江南相对其他地方来说,文风鼎盛,百姓的识字率都远远地高于其他地方。因此,候选官员多,包括都察院中办事的吏员备选也多,自然就顺利多了。
至于各地救灾,抗灾,兴修水利等等事情,崇祯皇帝也还算是满意的。至少灾情预警机制的建立,在这次江南的洪涝灾害中,就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要不然,大明的损失就更大。由此可见,天灾固然可怕,可要是大明上下齐心的话,未必就不能渡过传说中的这个小冰河时期。
不过,如今崇祯皇帝还遇到了另外一个难题。就是朝廷虽然手头有点钱了,可大明的粮食产量却不高。亏了郑芝龙的船队从南洋那边贩卖粮食回大明,要不然的话,有的地方,就算地方官府确实是想救灾的,也没有粮食,还是会出问题。
去年刚下旨国范围内,在非粮田的土地上种植番薯,暂时效果还不大。一个是番薯品种的问题,另外一个,才一年的时间,推广力度还有限,农民也不熟悉种植,这都有一个过程的。不过崇祯皇帝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番薯等非主粮,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补充,减轻朝廷赈灾的压力。
另外,从崇祯皇帝专注救灾之后,他还发现有其他难题。比如说交通问题,粮食要运进灾区,如果有水路可通,那就还好。没有水路的话,就大明如今的陆运速度,大半粮食都要耗在路上了。
因此,崇祯皇帝想着,交通这个事情,也得提上日程,看看怎么改善为好!他来自后世,就更是不能忍受这种缓慢的交通出行。不说飞机吧,只是高速好了,后世开车一天的路程,这个年代至少得走几个月,这么慢的速度,真会死人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