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王朝初定时,因久经天灾人祸,都是地多人少,可以重新丈量田地、均田于民,耕者有其田,国家也就安定。但时长日久,土地难免被权贵兼并,流离失所的百姓多了,饭都吃不饱,我们当然要起事,但我们太笨了,不懂得打了天下之后该怎么办,无非还是用过去那一套,于是,周而复始。”
她用脚背轻轻磨挲着王笑的小腿,看向王笑的目光又认真了些,接着道:“但笑郎不同,笑郎比我们看得透彻,要想抑制土地兼并,就该将天下田收为公有。”
淳宁摇了摇头,低声道:“但,这并非没有人做过。”
她显然是没发现唐芊芊的小动作,转头看向唐芊芊,颇为认真地讨论道:“将改一部分私田为公田是汉武帝的假民公田。可若将天下田改为王田,那就成了王莽新政了……”
提到‘王莽新政’,她眼中的担忧又浓了些。
“夫君均田于民,虽触动了不少权贵的利益,但天下到处都是田地,权贵们还可以继续买田置地。真论起来,夫君的做法与历代王朝开国之初相似。可再往前一步,触及地却是无数豪绅的根基……”
唐芊芊道:“那又何妨?”
淳宁道:“这些年夫君施政,早有人将他与王莽、王安石相比,尤其在江南,有人说‘以周礼乱天下者,王莽、王安石……’”
话到这里,她止口不言,显然是不喜欢别人诋毁自己的夫君。
但她又不得不提醒他。
王笑也不是第一次听别人把自己比作王莽、王安石了。锦衣卫是他的耳目,淳宁知道的事他自然也知道。
一开始他还纳闷,觉得江南士人把居然把自己抬到和王安石一样的高度,实在是过于赞誉了。
——受之有愧、受之有愧……
但他了解之后才知道,从宋代到这如今,世人对王石安的评价多是以贬低为主的。一直到了后世才有了转向。
时人虽然也有称赞他的文章,但主流评价认为王安石不晓事又执拗所以祸国殃民,厉害一点的则说他是‘流毒四海,祸乱极矣’。
至于王莽,那评价就更差了,所谓‘害遍生民,辜及朽骨’。
如今王笑有幸,与这两位先贤并列,江南人合称他们为‘三王’,又说王笑是王安石之后十二甲子一妖孽。
她用脚背轻轻磨挲着王笑的小腿,看向王笑的目光又认真了些,接着道:“但笑郎不同,笑郎比我们看得透彻,要想抑制土地兼并,就该将天下田收为公有。”
淳宁摇了摇头,低声道:“但,这并非没有人做过。”
她显然是没发现唐芊芊的小动作,转头看向唐芊芊,颇为认真地讨论道:“将改一部分私田为公田是汉武帝的假民公田。可若将天下田改为王田,那就成了王莽新政了……”
提到‘王莽新政’,她眼中的担忧又浓了些。
“夫君均田于民,虽触动了不少权贵的利益,但天下到处都是田地,权贵们还可以继续买田置地。真论起来,夫君的做法与历代王朝开国之初相似。可再往前一步,触及地却是无数豪绅的根基……”
唐芊芊道:“那又何妨?”
淳宁道:“这些年夫君施政,早有人将他与王莽、王安石相比,尤其在江南,有人说‘以周礼乱天下者,王莽、王安石……’”
话到这里,她止口不言,显然是不喜欢别人诋毁自己的夫君。
但她又不得不提醒他。
王笑也不是第一次听别人把自己比作王莽、王安石了。锦衣卫是他的耳目,淳宁知道的事他自然也知道。
一开始他还纳闷,觉得江南士人把居然把自己抬到和王安石一样的高度,实在是过于赞誉了。
——受之有愧、受之有愧……
但他了解之后才知道,从宋代到这如今,世人对王石安的评价多是以贬低为主的。一直到了后世才有了转向。
时人虽然也有称赞他的文章,但主流评价认为王安石不晓事又执拗所以祸国殃民,厉害一点的则说他是‘流毒四海,祸乱极矣’。
至于王莽,那评价就更差了,所谓‘害遍生民,辜及朽骨’。
如今王笑有幸,与这两位先贤并列,江南人合称他们为‘三王’,又说王笑是王安石之后十二甲子一妖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