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南阳三十六县,投降三十三县。只剩下了宛城、樊城与鲁阳三县未降,成为三座孤城。

    然后徐荣汇聚主力,五万大军围困宛城,发起猛攻。

    宛城城高池深,正常攻城,至少也要一两个月才能攻破。

    但城内豪强孙狼发起叛变,夜里为关西大军打开了城门,数万大军云涌而入,血战一夜拿下城池。

    随后樊城守将投降,只剩下鲁阳一地仍在坚守。

    徐荣留下田豫率三万大军抚平南阳事宜,自己则率领主力继续向淮南进军,准备从左翼夹击袁术。

    南阳盆地数百里一马平川,易攻难守,这种战果在关西文武意料之中。不然当年关西大军击败袁术也不会退出此地,留袁术、刘表在这里厮杀。

    但与左翼顺利的战事不同,没有武关这种雄关作掩护的中路战事,可谓一寸山河一寸血。

    早在关西大军平定兖州、豫州之时,袁术就调集了重兵守在江淮一线。

    这也是情理之中,任何人看到十几万大军拿着刀枪在自家邻居境内耀武扬威,都不可能不作防备。

    袁术在江淮的势力渗透极广,最重要的领地自然是汝南郡,汝南三十七县尽归袁术所有。

    然后是沛国、下邳、广陵一线,这三个郡国的南部都被袁术所侵占。

    名义上这三个郡都已归朝廷所掌控,但现实不是游戏,偌大的郡国面积广阔,下辖十几个县,并不是地图上小小的一个城池。

    袁术的势力范围囊括了这几个郡南方靠近淮河的大片区域,如龙亢、睢陵、盱眙、广陵等十几个县。

    依托着淮河,袁术布置了坚固的防线。袁术军打定主意死守城池,无视关西大军任何计谋兵法,等着关西大军来攻城。

    但即便如此,关西大军也是势如破竹,一路攻城拔寨,碾碎所有抵抗者。

    九月下旬,关西大军奋武扬威,一路血战,全面推进到了淮河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