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朱厚照一直没有反驳,阎仲宇继续说下去。

    “杨一清所奏,甚为得当,不仅能够固守边防,还有屯田之利。边墙修成,可得良田十几万亩。收获用於边军,可免去输送粮草之靡费。”

    这个理由,也十分充分。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也确实能够达到这个效果。

    问题在於,这只是理论上的数字。阎仲宇只说这一点,却不提实际效果。

    事实上,屯田所得的收获,几乎到不了手里。不是被鞑靼等破坏,就是粮食成熟之後,被鞑靼人抢去。

    明朝的边军眼看着这些成熟的粮食被鞑靼人收割,也不敢出战。投入无数人力屯田,种植了庄稼,最後是给鞑靼人准备的。明军的粮草,还得从内地输送。

    就是这种文字游戏,被当成政绩,还在大明的邸报、塘报上流传。甚至被记入实录里面,成为史料流传下来。

    “皇上,杨一清所奏,实为良策,理应实行。”

    阎仲宇说完,谢迁立刻附议。接下来,又有众人纷纷附议。

    朱厚照也必须有所回应了。

    “边镇之事,年年岁岁,都是如此。边墙,堑壕,建城,但是结果怎麽样呢?先是瓦剌,後是鞑靼,都攻到了家门口。便是寻常年份,北元也经常越过边墙,深入墙内,边墙并未起到屏障之用。”

    “若说是有用,就是边军gUi缩城内,不用到外面野战而已。鞑靼会天天攻城麽,会自己去送Si麽?所谓边墙坚固,不可逾越,不过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而已。”

    “朕已经反覆说过,鞑靼之所以如此嚣张,都是因为屡屡犯边,不受惩罚,所得大於所失。必须对鞑靼进行严厉的惩罚,让他们占不到便宜,他们才会停止南下犯边。”

    “昨日已经定下计策,按既定策略办,杨一清所奏,不准!”

    朱厚照的态度,也在刘健预料之中。

    “皇上,昨日廷议,臣等反覆商议,认为皇上所说两策,不切实际。仅仅一万大军一个时辰内出动,便万万做不到,还请皇上三思啊。”

    刘健慷慨陈词,说得言真意切。令人动容。说完以後,噗通一声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