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恨曾经记得看过一些资料,鲁密铳曾经发往辽东或是九边,一次最多发过一两千杆,除上寥寥的几次记录外,就很少能看到了。

    而且,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和持久,明军的火器是越打越差,只有火炮随着欧洲传教士和膛床的到来而大有进步,别的火器反而是退步了。

    那么,曾经铸造出来的鲁密铳都哪儿去了?

    这只能是一个迷题了。

    因为现在是以皇太子之尊,朱慈恨掌握在手中的鲁密铳也不足二百支,因为要全力铸炮和打造普通的火铳,象鲁密铳这样的高精尖武器也就只能带着做些。

    好在现在火器局来料足,管理严格,待遇也好,匠人们的心气都很高,做的东西都又快又好,要不然,连两百支也造不出来。

    这一次北上,三个营的平虏军步兵营才有五十个鲁密铳手,看似很少,其实已经是掏了四分之一的家底出来了。

    得到命令之后,藏身在平虏军的军阵深处的火铳手们就开始拔开木塞火帽,装药,上定装子弹。

    鲁密铳的子弹头较尖锐,需要用小木锤子慢慢砸入枪管,这样塞的严密,加上火铳特有的设计,实际上的杀伤力是在三百步以上的。

    当然,现在在百步左右来狙击的话,那可就是威力更大,穿甲的能力更强了。

    在铳手之中,有一个小伙子正在瞄着一个最为显著的目标。

    上阵之前,通过文字,图画,加上老兵的讲课,普通的火铳手和鲁密锐手都能分的清楚,对面的鞑龘子阵中,哪一个是官,哪一个是兵,哪一个又是护军,或是步甲,马甲,前锋。

    通过红缨黑缨,明甲暗甲,双甲单甲,背上的小旗颜色,式样,头盔,甚至是手中的兵器,大约都能分的清楚。

    什么是领催,分得拔什库,拔什库,甲喇章京等等。

    清军能亲身冲在战阵第一线的将领层级,都是叫这些小伙子们认的清清楚楚。

    要说起来,清军和明军也都是有自己一套认识将领的东西标识,甚至清军的跟役和步甲马甲,再到护军营的精锐,大约一看,都能分的清。

    但无论如何,这一套东西可远不及平虏军的军衔标识制度,手持鲁密铳的小伙子们也就是在敌军阵中艰难的寻找着目标,一旦找到,就绝不会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