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作者:杜牧

    。。。。。

    古屏寺银所在的古屏镇而得名,便就是这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遗存之一;前身又名做报身寺、萧寺。

    因为南朝梁武帝萧衍崇佛最甚,动辄舍身佛门而令王公大臣以亿万供奉赎之,遂以供奉为营造之资广造丛林以为报身。又见《杜阳杂编》:“梁武帝好佛,造浮图,命萧子云飞白大书曰萧寺。”。

    历经五代而硕果仅存沿袭下来的古代从林之一,至武宗灭佛时也短暂的毁禁一时,而庐舍地产皆充公;直到顺宗时才在敕令下被重新规复起来。尽管如此,依旧占据了古屏镇大半数的地产。

    而在如今乾符年间的乱世之期,历代增筑和修缮起来灰砖青墙、河沟环绕的寺院建筑本身,也是这处几乎无险可守的水乡原野上,屈指可数的利于据守的所在之一了。

    当然了,再怎么险固之所也需要人来扼守;平时对抗一下毫无组织可言的大队流民,或是流匪乱寇乃至地方土团、乡丁也就罢了。然而在汹涌而至的农民军面前,并不会比碰石头的鸡蛋更加强大多少。

    因此,在这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占据了古屏老镇腹心位置的寺院所在,已经被不同势力的归属给数度易手过多次了;里面的僧众也早已经死伤逃亡殆尽,只留下满地狼藉又烟熏火燎的山门、庭院,被抢掠的空空如也、徒然四壁的殿宇佛堂僧舍。

    现在,继上一伙打跑了其中盘踞乱兵的近乡土团之后,打着青旗的太平军的先手人马踩着地面上的血迹和尸体,入主到这所方圆十数里内,唯一具有现成防御设施的据点当中。

    只是在他们所插的太平青旗上,又在下端绣有“跳荡”“选锋”“先登”的较小字样。

    作为太平军中拿着双倍薪饷,并且还有正常勤务外的特殊津贴和优先供应待遇的精锐士卒;也是按照用途和场合分为跳荡、选锋和先登的不同序列。

    跳荡之士最简单,就是通常意义上披坚持锐冲锋陷阵,负责打开局面的战场突击队所在;与集中起来使用的骑兵不同,直接向下配备到营团两级单位中,于正规战兵维持在十比一的规模上。

    相比正规战兵身上的头盔、前胸、护肩和蔽膝等制式四件套,多出了颈项、披膊、护胫而更加完善的全身披挂;以及人人都有复数的备换长短兵器,在阵前武装到牙齿;既擅长阵列也能够单打独斗的小股浪战,就是他们最大的特征。

    然后在跳荡之士基础上选拔出来的健儿,又分为选锋和先登两种单独编列的特殊兵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