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半天,那边传来一阵怒骂声:“姓樊的你他娘……你这个畜生!”

    卫央震惊之下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连忙过去一围观,只见那帮官僚带着各自的手下,手持短刀挨个打碎了那帮罪犯的琵琶骨。

    他们下手狠辣,丝毫没有怜悯之情。

    官僚们穿着官袍,就站在门口冷淡的看着,对惨叫声一点儿也没有在意。

    卫央长叹道:“什么叫残酷?今日我算是领教到了!”

    他冲那帮罪犯拱手道:“诸位,对不住你们,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又有人怒骂:“姓卫的,你他妈的也不是好东西!”

    “好心看你们,你这是何必呢。”卫央面目无光只好悻悻的离开了。

    他就是想不通,这好人怎么就那么难做呢?

    惨叫声响了一下午,傍晚时,城门即将关闭的时候,那帮官僚们带着各自的随从大约三百余人,逶迤从东城门离开,一路直奔哈密方向去了。

    卫央还在问:“他们不是不用我的计策么?”

    扈从道:“那帮泼才说,是押解的军卒们怕那些人半路跑掉。”

    因此那等伤天害理的事情须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了?

    卫央琢磨了一下,吩咐:“这说明他们的上下级关系很不好啊,军卒敢当着官员的面子,就把俘虏的琵琶骨给挑断了,这搞不好将来是要出现以下克上的事情的,你们快把此事编成故事,要既符合事实,也就是点名到人,要说明是谁的随从干的,同时呢,也要注意艺术夸张。”

    麾下会意立即而去,他们懂得艺术作品也要经得起推敲的道理。

    至于谁来执此如椽巨笔那就是他们自行商量的事情了,卫央须管不得这许多。

    他沉吟了很久,遂动手写下了《论大明官军的内部关系》一文,开篇明义便是以此事为例子,写到前半夜,留下笔迹便回房休息,到次日一早练功之后,又提笔描述,详细描述了他建议,然后樊某当面拒绝,最后出现了樊某等人亲信,哦,其中一部是京营军卒,这些人具体执行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