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看了一眼袁隗,会心一笑。

    ……

    刘辩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挠着眉,眉心通红,都快被他挠出血了。

    他很纠结。杨彪的话让他太意外了。他一直以为诸侯讨董,讨的是董卓,现在看来,有没有董卓其实并不重要,甚至有没有袁家都不重要,这里面牵涉到的问题远远超过他的想象。

    说得简单一点,这是利益集团之争。

    说得复杂一点,这是地域文化之争。

    南阳集团虽然地处中原,但是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吸纳了关中、凉州、并州等地的利益集团,转变为山西集团,是皇权的基础。而河北集团则因为文化、经济等相似的因素,将青徐兖豫荆扬吸收了进去,扩展为山东集团,是官僚阶层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两个集团以太行山为界,分为山东、山西两种文化。山东文化胜,山西武功胜,所谓山东出相,山西出将。因为从光武帝开始就重文事,甚至将都城搬到了洛阳,东汉一代,山东占据上风已经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国家赋税大半出自山东,山西的并州、凉州都要靠朝廷拨款,而曾经的八百里秦川——关中现在也荒凉不堪,不复当年辉煌。如果袁家据山东而起兵,大汉土崩瓦解在所难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了钱粮,朝廷会陷入经济危机。

    没有钱粮,没有人口,再善战的将军也没办法。历史上,从黄巾之乱开始,混乱三十余年,最后建立三国的魏吴都在山东,蜀国也是占据了益州,倚仗着益州的独特地形割据一方。凉州、并州虽然出精兵,却没能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原因就是经济基础太差,不足以支撑长年的战争。

    如果袁家控制了山东,自己还有翻盘的可能吗?还是最后和汉献帝一样,寄人篱下,苟延残喘?

    刘辩犹豫不决。

    贾诩匆匆的走了过来。看到刘辩发红的眉心,他就知道刘辩在担心什么。他默默的走到刘辩身边,静静的站在一旁,眼神平静。

    刘辩站直了身子,轻声问道:“文和,如果袁家占据山东,我们有机会平定他们的叛乱吗?”

    “陛下,关东出相,关西出将。”贾诩道:“更何况,如果我们处理得及时,不让袁家兄弟逃出洛阳,山东虽众,群龙无首,他们就是一盘散沙。”

    刘辩看了看四周,四周空荡荡的,可是他觉得暗中有无数眼睛在看着他们。想瞒过袁绍的耳目,将袁家一网打尽,何其难也。

    刘辩苦笑一声:“不管怎么说,并州军都是关键。如果让并州军落到袁家手中,我们可就一点机会也没有了。文和,你现在可以去找吕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