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贺青和郑老他们一边品尝一边聊天,再在茶馆坐了一阵之后,众人就起身离开了。

    从“清风茶楼”走出来之后。贺青他们先走去附近的一家餐厅吃饭,鉴定交流会是下午开始的。所以他们得先吃饭,吃好了才有精力办事。

    吃饱后,贺青跟着郑老他们径直赶去“荣宝斋”,刚才在琉璃厂逛街的时候,贺青和林海涛是有经过“荣宝斋”的,但是考虑到后面会去里面鉴宝,所以就没进去逛玩了。

    不多一会儿,他们就来到了“荣宝斋”大门前,赫然矗立在他们身前的是一栋三层之高古色古香的大楼,明显是琉璃厂标志性的建筑。

    走近时给人一种庄严而大气的感觉,贺青第一次来这种充满文化气息的老店,所以倍感新鲜。

    “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它的前身是“松竹斋”,从建立之初到现在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如今已经名驰中外,是艺术界的大儒巨擘聚集之地。

    其实“荣宝斋”类似于现在的文化用品商店或者文具店,有点儿像,但又有所不同。

    比如说,当年的齐白石先生从荣宝斋买来笔墨纸砚,然后回家画画,画完了画再把画拿到“荣宝斋”来,“荣宝斋”将他的画进行装裱或者进行木板水印,然后挂到厅堂供人欣赏和购买。

    这是一般文化用品商店至今都做不到的,完全可以这么说,“荣宝斋”既为文化活动提供了优质的工具,又为文化作品提供了栖身与交流之地。

    因此,历代文人墨客都把“荣宝斋”称之为中国的“艺术博物馆”和“艺术家之家”。

    “青哥,你知道这‘荣宝斋’最拿手的技术是什么吗?”路上,林海涛笑吟吟地问道。

    “不知道,是什么?”贺青问道,他来这之前也没上网查过相关的资料,所以对“荣宝斋”的背景所知有限。

    只听林海涛低声说道:“是造假。”

    “造假?!”闻言,贺青吃了一惊,心想怎么可能,“荣宝斋”大名鼎鼎,名声那么好,怎么会制假售假。

    “对,是造假。”林海涛一本正经地点点头,说道,“不过说好听点是复制。你听说‘模板刻印’么?这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是不外传的一门绝艺,非常神奇的!据说齐白石的画经过门板刻印复制出来之后,连他本人也认不出来了,你说高明不高明?”

    “哦,是吗?!”贺青倒抽了口凉气,说道,“既然如此,那市面上出现的一些赝品岂不是从这里面流出去的?”

    “呵呵,这还用说?从这里买一副刻印画大概几千到几万吧,一转手那说不定就能翻几番了!”林海涛笑呵呵地说道,“不过完全看不出是夸张了一点,眼力好点的师傅还是很容易辨认出来的,毕竟是印出来的,很多地方不同,眼力好的人比较容易看出来,当然,像你这样的高人,他们技术再怎么高明也不在话下了,还能逃过你眼睛吗?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