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县,县衙后院。

    书房中。

    酒泉县的县令,姜正道坐在主位上,显得颇为轻松。姜正道的年纪在四十出头,正值壮年。他在酒泉县的县令一职上,也有十来年。恰是如此,姜正道才能把整个酒泉县把控在手中。

    酒泉县的县丞,名叫叶稻生。

    也是酒泉县本地人。

    叶稻生早些年,是商人出身,后来靠着一路打点赚钱,生意坐大了。只是叶稻生对钱财,没有多少兴趣,他反倒希望能扬名立万,希望做官。

    借着姜正道的这一条线,叶稻生成为了酒泉县的县丞,负责协助姜正道。

    叶稻生坐在下方。

    他作为县丞也有好几年了。

    整个酒泉县的格局,都是姜正道和叶稻生掌握的。当然,还有一些小家族,是盘踞在他们周边的,形成了如今的格局。

    叶稻生看向姜正道,略带一丝的恭敬,说道:“姜县令,酒泉县这段时间,出现了几大长安杜家的商铺。第一是茶铺,第二个羽绒服店铺,还有水泥厂、酒楼等,这些商铺的情况,我派人都调查清楚了。”

    “这些商铺的根子,都在大唐长安,是大唐杜家的产业。具体的说,是大唐宰相杜如晦儿子杜启的产业。”

    “这些商铺在咱们酒泉县城内经营,您说我们该如何抽成呢?”

    叶稻生道:“是照老规矩,还是怎么的。”

    酒泉县的老规矩,涉及到商铺的经营。但凡在酒泉县经商的人,都得上交一成的净利润到县衙,姜正道占五成,叶稻生占三成,其他的官员大族占两成,美其名曰赋税,实则是保护费。

    姜正道道:“要重新安排。”

    叶稻生道:“怎么划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