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江城疫情频发,意味着,上江城投资环境不佳,更意味着,上江城主要领导工作的工作不到位。不仅不到位,与其他城市相比,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其实,所有的城市都是疫情频发,上江城的经济建设与其他城市相比,或许有差距,但传染病流行状况,与其他城市并无明显差异。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基础卫生设施薄弱,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环境问题不解决,传染病就不可能消除。只是,在其他城市,疫情报告纪律得到了严格执行,记者们削尖脑袋也摸不着丝毫线索。[]

    而在上江城,纤纤消杀公司里有包大成这样一位兢兢业业的卧底!

    这是上江城“疫情频发”的真正原因。

    在两个文明齐抓并进的新时代,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今天,上江城频发的疫情,无疑是与主弦律不和谐的。

    到这个时候,就是傻瓜也知道,上江城绝对出了内鬼。

    这个内鬼应该出在与疫情处理有关的三个单位:疾控中心、卫生局、纤纤消杀公司。

    以孔局长为代表的有关领导经过严密分析,首先否定了纤纤消杀公司。

    前文已经说过了,纤纤消杀公司负责消杀药械的供应,按常理,它只能接触到传染病疫情,只有传染病疫情才需要消杀药械。而《上江晚报》报道的十二起疫情中,有四起是化学中毒,一起是疫苗异常反应,与消杀药械毫无关系,与纤纤消杀毫无瓜葛。所以,这些报道的来源不可能是纤纤消杀公司。

    接着,孔局长排除了卫生局。无论方主任如何试图把怀疑的矛头引向卫生局,也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媒体报道的十二起事件,全是疾控中心的本职工作,而不是卫生局的本职工作。

    这十二起事件,分别涉及传染病、职业中毒、地方病、艾滋病等四个领域,这四个领域,是由卫生局四个处室分别负责的。

    如果这个内鬼在卫生局,他不可能对四个处室的工作都如此了解。要知道,按照组织原则,四个处的工作条块清楚,人人自扫门前雪,互不往来。

    如果那些报道中出现了专业技术上的错误,或者是专业术语的使用不当,倒还能够理解,任何一个内鬼都只能精通自己熟悉的领域。

    最后,排除了纤纤消杀和卫生局,孔局长把嫌疑人定在了疾控中心。

    孔局长发现,所有的报道,术语科学规范,描述精确到位,语言极为专业,看得出来,这位敬业的内鬼,乃是出自一位对疾控事业异常精通的集大成者,应该说,是一位富有深厚经验和技术成就的顶级专家人物。否则,他不可能把四个领域的工作全部描述得如此精准。打个比方说,他应该是传说中的“中神通”,集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为一身的绝世高手,他是疾控事业的东方不败。

    按照这个逻辑,以孔局长为首的广大干部群众的目光聚焦在了一个人身上,不是别人,正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方主任!

    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有其科学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