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朝的开蒙教材也是“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将这三本书吃透,基本就掌握了常用字,出去也能自称为读书人。在这一点上,云思却倒没有特立独行,而是照着前人摸索的教学脉络,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带着这群孩子走了下来。

    自云思却来到孤贫院教书后,秦丹青每日的修炼时间便缩小了三个时辰。这三个时辰里,他要跟着云先生读书、认字、练字,还要应付每日的抽查背诵,虽说也有休息时间,但过得也是相当充实,基本不会有走神的空隙。

    好在这三部书他前世接触过,或多或少记下了一部分。而且书的内容押韵好记,朗朗上口,加上修炼之后记忆力比之前好了很多,几天下来就已熟记于心。

    除背书之外,练字于他而言也是个难题。

    孤贫院没有文房四宝,秦丹青初识字,便是依靠云思却的碳条和漆板,练习的时候则是用树枝在地上划写。方便固然方便,又没什么成本,可树枝抓久了磨得手疼,练出来的字也是方方正正,没有灵气。

    不过,云思却倒是对他各方面都很满意。

    一众学生里,秦丹青是最聪明灵巧的一个。他学得快,悟性高,常常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莫说是对“三百千”的理解,便是云思却偶尔引用一句古人之言,他也能很快领悟,甚至有自己的见解。

    除此之外,他同样最令人省心。

    别的孩子在遇到难题时,或是跑神,或是选择放弃,或是上课打盹开小差,而他完全没有这样的坏习惯。他不仅严格约束自己,还时常会帮助其他人,教他们如何记住复杂的字,如何背下拗口的句子,真如他第一天答应云思却的那样,为大家做了很好的表率。

    云思却任教十日后,对着这十五个熟悉起来的学生,不禁感叹,教书真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还好有个省心的学生帮着分担压力。

    这天,帝都下起了瓢泼大雨。

    不能在室外授课,云思却便把教课地点放在石屋内,也不讲解“三百千”了,而是就着雨声给他们讲少年将军沈绮罗的故事。

    秦丹青一直想多了解了解这个朝代,却苦于没有机会和途径,此时也认真地听他讲述。

    “沈绮罗将军今年十六岁,已经在西漠边境与北越国的对抗中主导并取得了十场战役的胜利,是当之无愧的常胜将军。陛下曾说他有将帅之才,只要保持当下的状态,未来封侯拜帅不在话下。”

    风声雨声声声入耳,窗前柳树枝叶婆娑,正为房中宁静的氛围添了几许战场上残阳照血的肃杀。

    云思却坐在孩子们中间,右手边便是秦丹青。说到兴起,他随手揽住秦丹青肩膀,自己倒还无知无觉,慷慨激昂地继续这个故事。